孤独的力量—尼采鲁迅对生命存在的审美关怀

孤独的力量—尼采鲁迅对生命存在的审美关怀

论文摘要

孤独,古往今来,是不少文学家,艺术家及哲学家最爱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孤独已构成了一种文化,艺术和哲学。孤独是人格美的深沉体验,孤独的灵魂关乎生命的存在。它存在于人的生命并超越于人的生命。它是一种生命的美学。生命美学只与悲悯、仁慈、爱心密切相关。对于那些灵魂高贵、精神健全的人来说;对于那些即使承受痛苦、磨难,担当患难也始终洋溢着人的尊严、喜悦与高贵的人来说,对于那些由衷地爱人类、爱生活的人来说,孤独是他们最好的导师,是他们人生前行的武器与力量,是他们思想火花的源泉,更是思想的火把。孤独不仅照亮了他们,更是照亮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他们因孤独,而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了思想的巨大贡献。本文从思想的浩瀚海洋里,选取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巨匠鲁迅与尼采,并以孤独为切入点,来对其生命体验作探讨与研究。尼采曾被喻为从哲学王国里走来的诗人,鲁迅曾被喻为从文学王国里走来的哲人。他们生命体验最大的特征,便是孤独。尼采曾经高呼:“我期待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我需要孤独,就是说我需要恢复,需要回到我自己,回到自由的、轻扬的、爽朗的空气之呼吸……我的一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曲孤独之颂歌,或者更明白地说,一曲纯净之颂歌。”尼采害怕孤独,悲叹孤独,同时又向往着孤独,需要孤独。他清楚地认清了,孤独乃是真正的思想家的命运。鲁迅在他的小说《孤独者》和《铸剑》里大量用了“黑”的颜色。黑衣、黑须、黑眼睛、冒着的黑气,这些意象将孤独表现得尤为浓烈和令人骇然。犹如置身无边的冬夜,那漫长的黑和冷,将孤独抛入灵魂的深渊,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种生命的庄严与肃穆。鲁迅的一生皆在孤独中呐喊与彷徨。他说,他的哲学都在《野草》当中。他即便是在孤独中彷徨,生命也像野草一样勃勃地散发着力量。鲁迅与尼采的孤独有其共同的契合,也有着不同的分歧。他们的孤独因中西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而最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是西方的尼采,还是中国的鲁迅,他们都对人类的思想文化,尤其是本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影响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 研究综述
  • (二) 孤独是生命最美的存在
  • (三) 孤独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范畴
  • 一、尼采与鲁迅生命存在的美学阐释:孤独
  • (一) 生命美学存在的基础
  • (二) 尼采鲁迅对生命存在的审美——孤独
  • 二、尼采鲁迅孤独生命存在的审美意识
  • (一) 悲剧的人生观
  • 1、悲剧的起源
  • 2、超越悲观主义
  • (二) “悲剧”的审美意识
  • 1、生命之“动”
  • 2、生命之“爱”
  • 三、尼采鲁迅对“孤独”的共同审美取向
  • (一) “先觉者”的审美
  • 1、“狂人”之“狂”
  • 2、“狂人”之孤独
  • (二) “本真存在”的审美
  • 1、本真性的存在
  • 2、非本真性的存在
  • 3、“本真性存在”与“非本真性存在”的矛盾
  • (三) 对各自文化的审美
  • 1、尼采对欧洲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批判
  • 2、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大众文化的批判
  • (四) 对情感的审美
  • 1、亲情友情的孤独
  • 2、爱情的孤独
  • (五) 对理想的审美
  • 1、尼采从“超人”到“末人”
  • 2、鲁迅从呐喊、彷徨到战斗
  • 四、尼采鲁迅孤独的生命审美的分歧与困惑
  • (一) 中西两种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
  • 1、基督教与儒教
  • 2、真理主义与实用主义
  • (二) 两者迥异的性格特征及精神气质
  • 1、不同的性格特征
  • 2、不同的精神气质
  • 五、尼采鲁迅孤独的生命审美形态的当代视界
  • (一) 当代人的生存审美
  • 1、物质与异化
  • 2、存在与虚无
  • (二) 尼采鲁迅的生命形态的当代美学意义
  • 1、尼采生命形态的当代美学意义
  • 2、鲁迅的生命形态当代美学意义
  • 读研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参考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畸人”形象探析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2].生命美学的原创性格——再回应李泽厚先生的质疑[J]. 文艺争鸣 2020(02)
    • [3].生命美学:归来仍旧少年[J]. 美与时代(下) 2018(12)
    • [4].东方造型艺术的生命美学之维——雕塑创作的自由畅思[J]. 美术观察 2019(03)
    • [5].《美与时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美学论坛·生命美学”专题约稿函[J]. 美与时代(下) 2017(11)
    • [6].《美与时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学论坛·生命美学”专题约稿函[J]. 美与时代(上) 2017(11)
    • [7].生命美学:“我将归来开放”——重返20世纪80年代美学现场[J]. 美与时代(下) 2018(01)
    • [8].我愿开拓和深化生命美学[J]. 美与时代(下) 2018(02)
    • [9].生命美学:从“新时期”到“新时代”[J]. 学术研究 2018(04)
    • [10].身体视域与生命美学的理论建构[J]. 美与时代(下) 2018(05)
    • [11].审美体验:美的实现——兼论审美体验在生命美学中的意义[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04)
    • [12].审美体验:美的实现——兼论审美体验在生命美学中的意义[J]. 美与时代(下) 2018(07)
    • [13].生命美学视域中的文学研究论纲(一)[J]. 美与时代(下) 2018(09)
    • [14].生命美学视域中的文学研究论纲(二)[J]. 美与时代(下) 2018(10)
    • [15].回眸与展望:生命美学的跨世纪对话[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1)
    • [16].“通向生命的门”(下)——生命美学三十年[J]. 美与时代(下) 2015(02)
    • [17].在生命美学的烛照下[J]. 美与时代(下) 2015(04)
    • [18].基于生命美学的儿童“‘星梦’艺术定制课程”实践[J]. 阅读 2020(39)
    • [19].生命美学:从“本质”到“意义”[J]. 中华书画家 2020(05)
    • [20].封氏生命美学下的服饰初探[J]. 长江丛刊 2019(22)
    • [21].川端作品中的生命美研究[J]. 艺术品鉴 2017(05)
    • [22].宗白华的生命美学与方东美的生命哲学之比较[J]. 明日风尚 2017(12)
    • [23].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J]. 明日风尚 2017(14)
    • [24].生命美学理论的理论突破[J]. 山东文学 2008(05)
    • [25].生命美学理论的逻辑三问——读潘知常教授新著《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J]. 美与时代(下) 2020(03)
    • [26].可爱而不可信:生命美学的基本问题——时空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交流、对话与商榷[J]. 美与时代(下) 2018(12)
    • [27].“生命”视界与生命美学[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2)
    • [28].生命美学:美学的诗化阐释[J]. 美与时代(下) 2017(11)
    • [29].生命美学视阈下的左中美散文创作[J]. 大理大学学报 2018(03)
    • [30].提取生命美学的“中国样本”——有感于潘知常教授新修订的《中国美学精神》(一)[J]. 美与时代(下) 2018(04)

    标签:;  ;  ;  ;  ;  

    孤独的力量—尼采鲁迅对生命存在的审美关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