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特征的理论研究

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特征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的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是以青少年时期特有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从微观角度剖析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根据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寻找适合年龄发展阶段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更具人性化,避免了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中国在青少年的训练方面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年轻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和情绪变化,训练机械化、枯燥单调。2、在解剖学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的基础上,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研究又延伸了一个新的概念:参赛年龄。参赛年龄给出了世界性体育组织规定的运动员参赛的年龄标准,划定了各个项目青少年参加国际比赛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长期训练计划的安排和安排比赛提供了详细、规范的理论基础。3、渐进式训练作为一项特殊的训练手段与方式,从理论层面指导了青少年快速力量的增长方式与方法,注重早期的训练从简单的趣味性游戏中开发,为后期的专项化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美国青少年的渐进式训练在方案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其科学规范、细致谨慎的风格,旨在安全的基础上为青少年设计合理的训练方案。我国青少年早期的快速力量训练方式和手段比较枯燥单调,没有充分挖掘出适合这一阶段青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方式,走入了“过早专项化”的误区,从而产生了训练中的各种问题。美国青少年的运动训练更加注重训练形式、内容的多元化,从其它项目中借鉴适合本专项特点的练习,将各种不同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交叉贯穿,衍生出新的训练方法,不仅增添了训练的趣味性,同时发展了运动员的全面素质。正确地对待早熟和晚熟的孩子,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孩子的潜力都能在成熟期迸发。美国青少年的训练重质不重量,渐进地增加训练负荷以实现运动成绩的稳步提高。4、美国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囊括了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依据处于这一时期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合理安排训练量。相比于国内大负荷的力量训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青少年的力量训练,将专项体能训练看做复合训练,无负重练习当成最佳力量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效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某一运动项目进行的青少年选材和训练的研究
  • 2.1.2 关于青少年年龄特点与运动训练关系的研究
  • 2.1.3 关于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状况的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文献资料法
  • 3.1.2 专家访谈法
  • 3.1.3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青少年的生物学特征
  • 4.1.1 解剖学特征
  • 4.1.2 生理学特征
  • 4.1.3 心理学特征
  • 4.2 青少年运动训练年龄类型和运动发展阶段的划分
  • 4.2.1 解剖学年龄(日历年龄)
  • 4.2.2 生理年龄
  • 4.2.3 参赛年龄
  • 4.2.4 初始阶段(6-10岁)
  • 4.2.5 运动能力形成阶段(11-14岁)
  • 4.2.6 专项化阶段(15-18岁)
  • 4.3 运动训练原则
  • 4.3.1 渐进式训练的概念与安全性
  • 4.3.2 渐进式训练为青少年而设计
  • 4.3.3 渐进式训练方案的设计哲学
  • 4.4 青少年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的训练
  • 4.4.1 技能训练
  • 4.4.2 力量训练
  • 4.4.3 速度训练
  • 4.4.4 耐力训练
  • 4.5 青少年运动竞赛存在的问题及训赛中的营养
  • 4.5.1 世界青少年竞赛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过早参加比赛、比赛过于频繁、过于强调胜利、运动员的伤病等)
  • 4.5.2 青少年参加比赛的准备
  • 4.5.3 防止压力与力竭
  • 4.5.4 监控训练状态
  • 4.5.5 食物指导金字塔
  • 4.5.6 脱水
  • 4.6 多年训练计划
  • 4.6.1 全面训练
  • 4.6.2 专项化训练
  • 4.6.3 长期训练计划的制定
  • 4.7 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理论的特点
  • 4.7.1 训练理论研究全面、深入、细致
  • 4.7.2 训练阶段划分明确
  • 4.7.3 训练方法、手段多样、趣味性强
  • 4.7.4 提倡“增中求稳,稳中求增”的负荷原则
  • 4.7.5 辩证地看待运动竞赛的价值和意义
  • 4.7.6 处理好全面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损伤与预防[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4)
    • [2].可穿戴电子设备下的运动训练研究[J]. 变压器 2020(04)
    • [3].整合分期:当代运动训练模式变革的新思维[J]. 体育科学 2020(04)
    • [4].我国运动训练原则的发展历程探究[J]. 西部皮革 2020(10)
    • [5].浅谈户外运动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淄博师专论丛 2020(02)
    • [6].运动训练联合电生理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J]. 中国康复 2020(09)
    • [7].冲浪运动训练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25)
    • [8].从“实体”训练到“关系”训练——运动训练科学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转向[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02)
    • [9].基于运动训练的老年人跌倒预防研究现状及展望[J]. 华西医学 2019(06)
    • [10].如何运用运动训练知识指导儿童青少年的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5)
    • [11].近代运动训练科学研究范式:特征及局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 [12].我国运动训练领域诸多理念的辨析及其发展新动向[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0)
    • [13].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求和发展[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2)
    • [14].中美大学生运动训练的差异及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8)
    • [15].“牛顿运动定律”在运动训练中的体现[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18)
    • [16].腿部动脉阻塞的运动训练[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17)
    • [17].大数据时代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新路径[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0)
    • [18].运动训练对青少年体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8)
    • [19].一种12周心肺运动训练方法对青年男性心肺功能的影响作用[J]. 空军医学杂志 2016(06)
    • [20].论运动训练领域的几个问题[J]. 体育科技 2016(04)
    • [21].运动训练的生化原理[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01)
    • [22].户外运动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4)
    • [23].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5)
    • [24].浅谈业余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治疗[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25].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运动训练适应状态评价模型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6].浅谈青少年运动训练疲劳以及恢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1)
    • [27].茶多酚对运动训练能力的影响与作用分析[J]. 福建茶叶 2017(10)
    • [28].走向大数据时代的运动训练科学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 [29].浅析青少年业余运动训练发展思路与途径[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7)
    • [30].有的放矢——对制订运动训练计划必要性的思考[J]. 青少年体育 2016(02)

    标签:;  ;  ;  

    美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特征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