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曾理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南岸400074)
摘要:大学生就业在2013年面临新的挑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以期形成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局面。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真正实现创业的总数还比较少,质量也比较低,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99万,大学生就业问题举世瞩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同时政府相继出台了大量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情况是梦想创业的学生较多,毕业的时候真正选择创业的人较少,在创业项目中,大多数创业项目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同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低。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分析
1.大学生创业理念模糊。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行为仍处于探索、建构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往往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普遍对“创业的目的是什么”、“创业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成功创业”等创业的理念缺乏思考。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创新、技术、知识等方面着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创业和发展的需要。
2.大学生创业的知识、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培养较少。创业的要求大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大学生更多的关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却处于常常被忽视的地位,导致创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储备不够。
3.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不了解社会运行规则,对行业和市场运作缺乏了解,市场意识淡薄。因此在创业项目选择上缺乏客观、理性的评价,创业计划的可行性不强。而且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与经验丰富的创业者相比,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
4.创业总体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仍然缺乏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很多大学生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了创业的机会。二是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成本较高,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比例少、质量也不是很高,还未能形成大学生争相创业的生态环境。
5.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我国现在很多高校的教育理念仍然是传授知识而不是教会学生运用和创造知识,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大学生课程体系,没有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能力的人作为教育的目标,而是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性人才。二是创业教育资源匮乏,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来实现的。很多高校的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往往在就业指导课中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路径分析
1.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现在并不缺乏所谓的“企业”或者“商店”,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有生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创业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承担起大学生应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同时更是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业区别于一般人创业的优势正是在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及系统性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大学生创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经济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的价值正是将自己的知识注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让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创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要想创业,必须有创业动机、创业意向、创业精神和创业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奋发有为的创业信心、谦虚好学的处世态度、锲而不舍的创业意志等。二是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积累必备的人脉资源,培育学生实践活动能力,提升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3.健全体制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环境。各级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应主动配合落实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创业地落户、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等资源优势,在资金、项目、技术、培训、场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校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资讯、创业指导、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
4.提升高校软硬件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条件。高校应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明确任务和职责,完善机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导和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鼓励各地和高校开辟专门场地或依托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和项目孵化。
5.大学生应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质。无论是创业教育还是国家的相关配套政策,创业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生自身。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国民创新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如今创业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要想实现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理解和包容,大学生创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同时大学生创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学校、政府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建强.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理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5).
[2]余维发等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高珊.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2012,(9).
[4]晏兰萍,王晓军.工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途径与形式[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6).
作者简介:刘振,男,汉族,出生年月,1984年7月,籍贯,黑龙江,初级职称,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