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和壮大,在GDP贡献值和出口比重上均高于整体经济发展,并呈现出总体比重增加、企业规模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特点,发展势头喜人。在仔细考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后发现,金字塔式持股结构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极为普遍,最终控制人借助金字塔持股方式以少量的现金流权获得上市公司较多的控制权,同时股权过分集中所带来的公司庞大的资源被个别集体所利用,给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董事会、监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民营上市公司更容易被狭隘的、封闭的团体或个人所操纵。因而出现运作上的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最终造成上市公司资源的流失,德隆系的崩盘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文的整体结构由引言和正文构成,引言主要是针对本文所要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作出概括性的阐述。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国内外学者就金字塔式持股结构研究的文献回顾。本部分就金字塔式持股结构的涵义和特点、金字塔式持股结构存在的理论以及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所带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式持股结构的现状分析。本部分具体阐述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分布特征、现金流权的分布特征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分布特征。首先是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分布特征进行概述,作者将其与终极控股股东为国家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对下层上市公司控制时,使用了相对较少的持股比例,即现金流权比例;其次,将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与终极控股股东为国家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金字塔式民营上市公司的终极控股股东倾向以较少的现金流权获得更多的控制权。最后,从国际角度来考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式持股结构的分布特征以及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以沪市213家民营上市公司为例,发现与东亚9个国家或地区相比,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对企业的所有权偏低,而控制权偏高。第三部分,研究假设。该部分阐述了现金流权与企业价值的假设、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企业价值的假设这两个假设。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文献研究分析,基于最终控制人所持有的现金流权越大,其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就越一致,侵害动机越小,提出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现金流权比例与公司的价值正相关的假设。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文献研究结果分析,基于最终控制人所持有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小,其与上市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就越一致,“隧道效应”(tunneling)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当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高,最终控制人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就越背离,“隧道效应”(tunneling)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提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比值与公司价值负相关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实证分析与实证结果。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一方面,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现金流权越大,公司价值越小,这与我们前面提出的假设相反。这可能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掏空式分红”有关,间接支持了“隧道效应”一说,即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大量派现转移现金,从而损害了公司的价值。另一方面,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影响,分离程度越高,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越低,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大股东剥削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提供了实证的经验证据。此外为了加强对金字塔式股权结构民营上市公司的监管以更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主要针对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贡献:1、选题和研究角度具有新颖性。据作者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来,尽管国外学者专门针对上市公司金字塔式股权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深入的成果,但是目前的中国研究中直接针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论文从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角度来论证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于公司价值的关系,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成果。2、内容上具有新颖性。本文首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国内外学者就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从多个角度描述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现状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提出了本文的假设,之后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5年的相关数据和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现金流权的大小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3、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本文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充分详实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归纳总结以及引用,从而使论文更具有说服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民营上市公司论文; 金字塔式股权结构论文; 控制权论文; 现金流权论文; 公司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