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而中国又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问题突显,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占有全国总人口2亿多的农民工是我国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承受了我国改革发展的诸多代价,他们的心理感受值得我们的关注与关怀,同时,构建农民工的心灵和谐,化解他们潜在的反社会报复心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农民工的心灵和谐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界一个新的关注热点。本文在借鉴和谐社会、心灵和谐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边际人”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农民工的心灵和谐为研究视角,对在汉农民工的心灵现状及其障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工心理和谐的路径选择。论文主要从农民工自身素质、农民工的人际交往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对农民工心灵和谐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调查显示:农民工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突出表现为自卑、落差、不公平、不安全、回避、堕落感,以及孤独、冲动、怨恨、紧张、疏离、无奈的情绪。影响这些心理状况的因素主要是自身的心灵素质、思想观念、婚恋状况、能力素质和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的疏离、歧视和差别对待;社会环境的不健全。建议通过教育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通过互相尊重、理解、关爱、包容来改善人际交往,健全社会制度体系来完善社会环境的举措来消解农民工不良心理,构建农民工的心灵和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文献综述1.3.1 有关心灵和谐的研究1.3.2 有关农民工心灵和谐的研究1.3.3 文献述评1.4 研究设计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4.2 研究方法与创新1.4.3 核心概念界定1.5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1.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1.5.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5.3 "边际人"理论1.6 调查区域概况与调查样本分析1.6.1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地点选择1.6.2 个案访谈1.6.3 问卷调查2 农民工心灵状况特征分析2.1 农民工群体的心灵状况2.2 农民工群体的心灵特征分析2.2.1 家庭重担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2.2.2 没能完成学业的遗憾感和强烈的求知欲2.2.3 边际人格的不安全感和紧张情绪2.2.4 城乡差别的回避心理和疏离情绪2.2.5 横比攀高的落差心理和冲动情绪2.2.6 社会异化的堕落心理和无奈情绪2.2.7 积压的不公平感和怨恨情绪2.2.8 被歧视的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3 农民工心灵和谐的障碍因素3.1 自身素质局限对心灵和谐的影响3.1.1 心灵素质3.1.2 思想观念3.1.3 现实状况3.2 人际交往系统制约对心灵和谐的影响3.2.1 企业交往3.2.2 社区交往3.2.3 公众交往3.3 社会环境系统制约对心灵和谐的影响3.3.1 政策制度环境3.3.2 经济地位环境3.3.3 工作生活环境3.3.4 文化生活环境3.4 实证研究结论4 促进农民工心灵和谐的路径选择4.1 努力提升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水平4.1.1 心灵素质的提高4.1.2 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4.1.3 现实状况的改善4.2 不断完善有利于农民工心灵和谐的人际交往系统4.2.1 社区交往的相互关爱4.2.2 企业交往的相互尊重4.2.3 公众交往的相互理解4.3 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工心灵和谐的社会环境系统4.3.1 完善政策保障环境4.3.2 提升经济地位环境4.3.3 优化工作生活环境4.3.4 满足文化生活环境5 研究的局限性参考文献附件1 农民工心灵和谐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附件2 访谈大纲附件3 被访者消息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民工论文; 心灵和谐论文; 障碍因素论文; 路径选择论文;
农民工心灵和谐的障碍因素与路径选择 ——基于在汉农民工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