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湖南烈士公园是长沙市中心城区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一个以纪念湖南革命先烈为主题,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集纪念、游憩、休闲于一体,富含地域文化的综合性开放式现代公园。本文对烈士公园景观植物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分别从景观植物种类科属、观赏特性、花期、生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应用景观植物的特点;在对20个典型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与结构,并对20个典型植物群落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景观评价;结合烈士公园主要景点植物景观现状,探讨其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出改造建议。主要研究的成果如下:1.首次对烈士公园景观植物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烈士公园应用景观植物有256种(包括变种),共89科,190属。种类最多的前10个科有97种,占总数的37.9%,其中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和百合科占了总数的22.7%。属的分布比较分散,以木兰属、女贞属和鸢尾属较多。从观赏特性来看,大部分以观叶和观花为主,分别占总数的77.34%和55.47%,而观果和观形的较少。从植物生活型来看,乔、灌、草三大类分别有83种、62种和111种,之比为4:3:5.5。总结出应用景观植物的特点:纪念性景观意境突出;自然与规则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2.首次对典型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结构及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系统研究。20个典型植物群落中,乔木类以黑松(Pinus thunbergii)、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桂花(Osmanthusfragrans)在个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灌木类以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山茶和大叶黄杨多度较大。香樟、黑松、桂花、锦绣杜鹃、山茶、红花橙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nbrum)、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和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us)出现的频度较大。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群落内的种类数量成正比,较高的有法国冬青+杜英—锦绣杜鹃+四季桂—麦冬群落(样方3)和香樟+枫香—山茶+锦绣杜鹃+红花檵木—水栀子+麦冬群落(样方14),较小的有法国冬青+黑松+雪松—美人蕉群落(样方8)和香樟+法国冬青—山茶—鸢尾群落(样方12),物种的数量只有5~7种。香樟+枫香—山茶+锦绣杜鹃+红花檵木—水栀子+麦冬群落(样方14)和香樟+棕榈—鸡爪槭+木芙蓉—火棘+红花檵木群落(样方15)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较高,而法国冬青+黑松+雪松—美人蕉群落(样方8)和香樟+法国冬青—山茶—鸢尾群落(样方12)的非常低,表明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内的物种数量和多度有关。20个典型植物群落植物景观效果的综合评分值在6.6989~7.1311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0.4322,差距不是很大,主要是公园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稳定的群落,其中以柳杉+黑松—大叶黄杨+小蜡—鸢尾+水栀子群落(样方4)和枫香+法国冬青—山茶+锦绣杜鹃—鸢尾+麦冬群落(样方16)得分较高,均在7.3分以上,而香樟+法国冬青—山茶—鸢尾群落(样方12)和枫香+侧柏—山茶+八角金盘—麦冬群落(样方11)得分较低,在6.6分左右。对表现较差的植物群落提出改造建议,并推荐优秀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城市绿化提供借鉴和指导。3.首次对烈士公园纪念区和游览区规划结构与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分析了烈士公园景观规划的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各分区联系紧密;公园景观结构清晰,景观组织鲜明;注重与市区街道形成景观视觉通道。纪念区从烈士塔南轴、东轴西、北轴和纪念亭景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游览区从荷池珠帘、人工水溪、柳塘观鱼、槭树湾、年嘉湖和湖心岛等,根据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原则,结合景点植物景观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增强其植物造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