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有机氯农药是最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优先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部为有机氯化合物。我国是世界上OCPs生产和使用大国,湖南省是种植历史悠久的蔬菜生产大省。本文选择湖南东部七个地区的蔬菜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揭示土壤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特点。论文取得以下重要的研究结果:(1)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检出有机氯农药11种,它们的平均含量依次为:∑DDTs>∑HCHs>环氧七氯>γ-氯丹>狄氏剂>艾氏剂,OCPs浓度范围为29.19~77.46μg/kg。(2)土壤环境中OCPs的主要形态是HCHs和DDTs。它们的残留量范围分别为0.15~16.80μg/kg和6.05~57.91μg/kg,远低于我国的《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中DDTs和HCHs的指标限值;但还有一些采样点HCHs和DDTs高于荷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3)DDTs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明显比HCHs的同系物高。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蔬菜等农田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相比较,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HCHs、DDTs含量较低。(4)绝大部分地区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大于1,DDT/(DDE+DDD)比值小于1,表明HCHs和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的使用,但岳阳和衡阳地区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农药输入。(5)艾氏剂、狄氏剂、γ-氯丹和环氧七氯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它们主要来自于早期使用的残留。(6)初步分析湖南省东部蔬菜土壤中HCH对土壤生物的风险很低,而从食物链角度所做的风险评价则表明该地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风险。由于农药残留而引起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应用微生物富集驯化方法,筛选分离到两株啶虫脒降解细菌,分别命名为AC2和AC3,对它们进行初步的鉴定。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菌体的最适生长条件,同时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菌体的降解效率。研究结果包括:(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AC2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sp.),AC3是副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parapertussis)。(2)对菌株AC2、AC3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AC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0,最适啶虫脒初始浓度为150mg/L,菌体的生长量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10%后,增加量不大,确定最适的接种量为10%,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AC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0,最适啶虫脒初始浓度为300mg/L,最适接种量是10%,最适碳源是柠檬酸和葡萄糖,最适氮源是牛肉膏和酵母膏。(3)AC2在pH为7.0,温度为37℃,接种量为10%,添加葡萄糖的情况下,对150mg/L的啶虫脒去除力最强;AC3在pH为7.0,温度为37℃,接种量为10%,添加牛肉膏或酵母膏的情况下,对300mg/L的啶虫脒降解效率最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我国农药工业概况1.2 有机氯农药污染研究进展1.2.1 有机氯农药的性质1.2.2 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分析1.2.3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1.2.4 有机氯农药分析方法概述1.3 啶虫脒农药的概述1.3.1 啶虫脒等烟碱类农药的发展1.3.2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1.3.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细菌现状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章 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OCPS 的残留水平2.1 样品的采集2.1.1 采样点的布设2.1.2 样品的保存2.2 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测定2.2.1 仪器与试剂2.2.2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2.2.3 测定方法2.2.4 样品色谱图2.2.5 定性定量方法2.3 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2.3.1 回收率与方法检出限2.4 结果与分析2.4.1 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情况2.4.2 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HCHs 和DDTs 的分布特征2.4.3 HCHs 和DDTs 的各异构体组成2.4.4 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其他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2.4.5 湖南东部蔬菜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2.4.6 低剂量HCH、DDT 的生态风险2.5 小结第3章 啶虫脒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3.1 材料3.1.1 供试药剂3.1.2 供试样品3.1.3 实验中主要溶液的配制3.1.4 主要仪器3.2 方法3.2.1 菌株的富集、分离与纯化3.2.2 降解菌株对啶虫脒降解能力的测定3.3 结果3.3.1 降解菌株对啶虫脒降解能力的测定3.3.2 降解菌的分离3.4 小结第4章 啶虫脒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4.1 材料4.1.1 菌株4.1.2 器材4.2 方法4.2.1 形态特征4.2.2 生理生化特征4.2.3 16S rDNA 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4.3 结果4.3.1 形态特征4.3.2 生理生化特征4.3.3 16S rDNA 的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4.4 小结第5章 不同条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1 材料5.2 方法5.2.1 菌悬液的制备5.2.2 测定方法5.2.3 生长曲线测定5.2.4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2.5 初始pH 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2.6 接种量对菌株生长的影响5.2.7 啶虫脒初始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5.2.8 不同碳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3 结果与分析5.3.1 菌体的生长曲线5.3.2 温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3.3 初始pH 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3.4 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3.5 啶虫脒初始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3.6 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5.3.7 不同氮源对菌体AC2,AC3 生长的影响5.4 小结第6章 降解菌对啶虫脒的降解特性研究6.1 材料6.2 方法6.2.1 温度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2.2 初始pH 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2.3 菌株接种量对降解性能的影响6.2.4 啶虫脒初始浓度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2.5 不同碳氮源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3 结果与分析6.3.1 温度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3.2 初始pH 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3.3 菌株接种量对降解性能的影响6.3.4 啶虫脒初始浓度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3.5 不同碳源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3.6 不同氮源对菌体降解性能的影响6.4 小结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蔬菜土壤论文; 有机氯农药论文; 啶虫脒论文; 降解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