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酸降解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类型,胡敏酸降解菌,呼吸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碳
酸降解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付东磊,刘梦云,刘林,常庆瑞,左进香[1](2014)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胡敏酸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HA(胡敏酸)降解菌的种类、分布状况及其中C的降解程度,选取退耕还林典型地带,于农田、油松、刺槐、沙棘、混交林0~10 cm土样中分别提取HA,利用HA作为唯一C、N源筛选HA降解微生物.结果表明:相比农田土壤HA,各林地土壤HA中w(C)增加,w(N)有所减少;共分离获得5株HA降解菌,根据16s rRNA序列鉴定,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Rhizobium nepotum、Microbacterium resistens、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treptomyces azureus,相似度分别为99.65%、99.78%、98.71%、99.23%、99.78%.农田、刺槐、油松及混交林的降解菌优势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沙棘优势种为Streptomyces azureus,刺槐无Rhizobium nepotum分布,沙棘和混交林无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分布;降解菌数量为沙棘>刺槐>农田>油松>混交林,混交林仅为沙棘的58.87%;混交林、油松、沙棘、刺槐降解菌的RC(呼吸量碳)分别较农田高出25.35%、11.28%、10.36%、7.11%,混交林与农田差异显着(P<0.05).沙棘、刺槐、农田、油松降解菌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较混交林高出131.91%、68.48%、64.98%、54.47%,刺槐、农田、油松叁者与沙棘及混交林差异显着(P<0.05).沙棘土壤HA的TDR(总降解率)明显高于农田和混交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降解菌数量与MBC呈极显着正相关,与RC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影响了土壤HA降解菌的群落组成及其降解特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付东磊[2](2014)在《黄土台塬典型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胡敏酸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HA(胡敏酸)降解菌的种类与分布状况及HA的降解程度。选取退耕还林典型地带,于农田、油松、刺槐、沙棘、混交林0~10cm土样中分别提取HA,利用HA为唯一C、N源以筛选HA降解菌,并研究了降解菌对HA的降解特性。该研究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自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分离、鉴定HA降解菌(共分离五株),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降解菌对土壤HA的降解程度。第二个方面筛选出3株微生物量较大的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Microbacterium resistens、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叁者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对叁者进行进行组合处理(T1、T2、T3、T12、T13、T23、T123)。以耕地HA作为培养基唯一的能源物质,研究不同组合处理在HA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探究不同处理对HA的降解程度,结合HA光谱曲线研究降解过程中HA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HA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HA降解率(1)相比农田土壤HA,各林地土壤HA中w(C)增加,w(N)有所减少。农田土壤的w(DOC)与w(SOC)普遍低于各林地土壤。(2)共分离获得5株降解菌,根据16s rDNA序列鉴定,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Rhizobium nepotum、Microbacterium resistens、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treptomycesazureus,相似度分别为99.65%、99.78%、98.71%、99.23%、99.78%。农田、刺槐、油松及混交林的土壤HA降解菌优势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沙棘优势种则为Streptomyces azureus,刺槐土壤中无Rhizobium nepotum,沙棘和混交林土壤中则无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降解菌菌落数从高至低分别为沙棘、农田、刺槐、油松、混交林,混交林仅为沙棘的66.34%。(3)混交林、油松、沙棘、刺槐的HA培养基的RC(呼吸量碳)均高于农田,高出幅度分别为25.35%、11.28%、10.36%、7.11%,混交林显着高于农田(P<0.05)。沙棘、刺槐、农田、油松HA培养基的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较混交林高出131.91%、68.48%、64.98%、54.47%,刺槐、农田、油松叁者与沙棘及混交林差异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降解菌菌落数与RC极显着负相关,与MBC极显着正相关(P<0.01)。以上的结论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HA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发生了变化。2.不同HA降解菌组合的降解率及其对HA结构特征的影响(1)降解14天后,各处理菌落数总量为T13>T3>T123>T23>T1>T2>T12,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菌落数分别占T13、T23、T123总菌落数的86.92%、83.23%及82.52%,T1、T2的菌落数为T3的53.95%及26.98%,可见,不同菌种适应能力存在差异。(2)T23、T13的HA培养基中碳的总降解率较高,达到了59.87%及56.7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T123、T12、T3、T1处理HA培养基中碳的降解率在42.68%~50.91%之间,T2仅为21.73%。(3)降解结束后红外光谱曲线显示,各处理HA培养基中形成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而芳香碳含量基本固定不变,这说明降解菌不能有效利用芳香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酸降解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HA(胡敏酸)降解菌的种类与分布状况及HA的降解程度。选取退耕还林典型地带,于农田、油松、刺槐、沙棘、混交林0~10cm土样中分别提取HA,利用HA为唯一C、N源以筛选HA降解菌,并研究了降解菌对HA的降解特性。该研究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自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分离、鉴定HA降解菌(共分离五株),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降解菌对土壤HA的降解程度。第二个方面筛选出3株微生物量较大的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Microbacterium resistens、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叁者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对叁者进行进行组合处理(T1、T2、T3、T12、T13、T23、T123)。以耕地HA作为培养基唯一的能源物质,研究不同组合处理在HA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探究不同处理对HA的降解程度,结合HA光谱曲线研究降解过程中HA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HA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HA降解率(1)相比农田土壤HA,各林地土壤HA中w(C)增加,w(N)有所减少。农田土壤的w(DOC)与w(SOC)普遍低于各林地土壤。(2)共分离获得5株降解菌,根据16s rDNA序列鉴定,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Rhizobium nepotum、Microbacterium resistens、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treptomycesazureus,相似度分别为99.65%、99.78%、98.71%、99.23%、99.78%。农田、刺槐、油松及混交林的土壤HA降解菌优势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沙棘优势种则为Streptomyces azureus,刺槐土壤中无Rhizobium nepotum,沙棘和混交林土壤中则无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降解菌菌落数从高至低分别为沙棘、农田、刺槐、油松、混交林,混交林仅为沙棘的66.34%。(3)混交林、油松、沙棘、刺槐的HA培养基的RC(呼吸量碳)均高于农田,高出幅度分别为25.35%、11.28%、10.36%、7.11%,混交林显着高于农田(P<0.05)。沙棘、刺槐、农田、油松HA培养基的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较混交林高出131.91%、68.48%、64.98%、54.47%,刺槐、农田、油松叁者与沙棘及混交林差异显着(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降解菌菌落数与RC极显着负相关,与MBC极显着正相关(P<0.01)。以上的结论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HA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发生了变化。2.不同HA降解菌组合的降解率及其对HA结构特征的影响(1)降解14天后,各处理菌落数总量为T13>T3>T123>T23>T1>T2>T12,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菌落数分别占T13、T23、T123总菌落数的86.92%、83.23%及82.52%,T1、T2的菌落数为T3的53.95%及26.98%,可见,不同菌种适应能力存在差异。(2)T23、T13的HA培养基中碳的总降解率较高,达到了59.87%及56.71%,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T123、T12、T3、T1处理HA培养基中碳的降解率在42.68%~50.91%之间,T2仅为21.73%。(3)降解结束后红外光谱曲线显示,各处理HA培养基中形成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而芳香碳含量基本固定不变,这说明降解菌不能有效利用芳香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降解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付东磊,刘梦云,刘林,常庆瑞,左进香.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胡敏酸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4
[2].付东磊.黄土台塬典型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胡敏酸降解特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