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骨架与胞外渗透压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细胞骨架与胞外渗透压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渗透压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子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干旱、高盐等逆境条件都能引起植物生长环境的渗透压变化,影响植物的细胞形态及生理代谢,导致植物生长发育改变及生长趋势改变。但植物细胞是通过哪些途径感受环境渗透压的变化,调节自身形态及生理生化功能,目前还不太清楚。本论文作为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细胞壁-质膜-细胞骨架连续体及钙离子信号在植物细胞机械力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一部分,着重研究环境渗透压的变化和植物细胞微丝、微管骨架动态变化的关系,分析植物细胞内微丝、微管在植物感受环境渗透压变化中的作用。本课题首先以转基因GFP-FABD2(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the second actin-binding domain of Arabidopsis fimbrin)和转基因GFP-MBD(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the microtubule binding domain of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4)及野生col-0型拟南芥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然后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液激素水平,建立转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将悬浮细胞包埋于低熔点琼脂中,涂布于底部带窗口的共聚焦玻皿,通过滴加甘露醇或蒸馏水改变细胞外环境渗透压,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带CCD的光学显微镜实时观测胞外渗透压改变时细胞质的形态及细胞骨架的变化。最后,借助药理学方法干扰细胞骨架的正常功能,观察其荧光强度、渗透压改变时骨架的动态变化及原生质体收缩膨胀情况,并与未经药物处理细胞对比分析。通过以上研究,本课题共得到以下实验结果:①FABD2转基因型拟南芥悬浮细胞最适培养基:MS+100mg/L肌醇+150mg/L谷氨酰胺+30g/L蔗糖+2.0mg/L2,4-D +0.05mg/L NAA+0.05mg/L KT ; MBD转基因型拟南芥悬浮细胞最适培养基:MS+100mg/L肌醇+150mg/L谷氨酰胺+30g/L蔗糖+2.0 mg/L 2,4-D +0.5mg/L NAA+0.5mg/L KT②环境渗透压变化对微管骨架的影响:高渗环境下,原生质收缩、微管骨架解聚,解聚后微管蛋白分散于细胞质内,并伴随有聚集成斑;低渗环境下,细胞内原生质膨胀,细胞内的微管束增加③环境渗透压变化对微丝骨架的影响:高渗环境下,原生质收缩,细胞中微丝骨架随原生质的缩小而聚拢,同时观测到原生质长轴两端“郝氏丝”,说明其含有肌动蛋白成分;在微丝收拢的同时,连接于细胞壁的“郝氏丝”被拉断解聚;低渗环境下,原生质膨胀,同时细胞内较细的微丝消失,细胞内出现弥散性绿色荧光,没有聚集成斑。④微管骨架对细胞感受环境渗透压变化的影响:细胞骨架药物处理,导致细胞微管平均荧光强度增加。高渗环境下,细胞内微管骨架平均荧光强度越高,细胞内原生质收缩程度越强;低渗环境下,细胞内微管骨架平均荧光强度越高,细胞内原生质膨胀程度越弱。⑤微丝骨架对细胞感受环境渗透压变化的影响:细胞骨架药物处理,导致细胞微丝平均荧光强度增加。高渗环境下,微丝骨架平均荧光强度与细胞内原生质的收缩情况未有表现出规律性;低渗环境下,细胞内微丝骨架平均荧光强度越高,细胞内原生质膨胀程度越强。结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当植物细胞培养环境渗透压变化时,微管、微丝的响应不同,微管、微丝在渗透压改变时参与原生质体体积改变的调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表
  • 1 研究背景
  • 1.1 拟南芥、渗透压及膨压、细胞骨架和GFP 绿色荧光蛋白
  • 1.2 细胞骨架的作用
  • 1.2.1 微丝的作用
  • 1.2.2 微管的作用
  • 1.2.3 微管对细胞壁纤维素微纤丝的调控
  • 2 前言
  • 2.1 提出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2.1.1 提出课题的目的
  • 2.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2.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2.1 研究的内容
  • 2.2.2 技术路线
  • 2.2.3 研究中的创新点及关键问题
  • 3 拟南芥愈伤组织培养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及药品
  • 3.2.2 实验器材
  • 3.2.3 培养方法
  • 3.3 实验结果及数据
  • 3.4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 拟南芥悬浮细胞培养及优化
  • 4.1 引言
  • 4.2 拟南芥悬浮细胞培养
  • 4.2.1 材料及药品
  • 4.2.2 实验器材
  • 4.2.3 悬浮细胞培养方法
  • 4.2.4 TTC 法测细胞活性
  • 4.2.5 细胞形态检测
  • 4.2.6 实验结果
  • 4.3 拟南芥悬浮细胞培养条件优化
  • 4.3.1 材料与药品
  • 4.3.2 实验器材
  • 4.3.3 悬浮细胞培养方法
  • 4.3.4 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拟南芥细胞骨架及原生质对环境渗透压改变的响应
  • 5.1 引言
  • 5.2 细胞提纯
  • 5.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5.2.2 实验器材
  • 5.2.3 提纯方法
  • 5.3 低熔点琼脂包埋细胞
  • 5.3.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5.3.2 实验器材
  • 5.3.3 包埋方法
  • 5.4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管、微丝动态变化
  • 5.4.1 材料及药品
  • 5.4.2 实验仪器
  • 5.4.3 观测方法
  • 5.5 显微镜观察原生质变化
  • 5.5.1 材料及药品
  • 5.5.2 实验仪器
  • 5.5.3 实验方案
  • 5.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6.1 MBD 转基因型拟南芥悬浮细胞的微管骨架动态变化
  • 5.6.2 FABD2 转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微丝骨架动态变化
  • 5.6.3 原生质变化程度测定
  • 5.6.4 原生质长、短轴长度变化比率对比
  • 5.7 本章小结
  • 6 细胞骨架对拟南芥单细胞响应环境渗透压变化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细胞骨架药物制备
  • 6.2.1 细胞松弛素D
  • 6.2.2 氨磺乐灵
  • 6.2.3 紫杉醇
  • 6.2.4 鬼笔环肽
  • 6.3 悬浮细胞骨架药物处理及包埋
  • 6.3.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6.3.2 实验器材
  • 6.3.3 药物处理及包埋方法
  • 6.4 细胞骨架荧光强度测定
  • 6.4.1 材料及药品
  • 6.4.2 实验仪器
  • 6.4.3 试验方法
  • 6.5 细胞骨架动态的共聚焦显微观察
  • 6.5.1 材料及药品
  • 6.5.2 实验仪器
  • 6.5.3 激光共聚焦观测细胞骨架
  • 6.6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原生质变化
  • 6.6.1 材料及药品
  • 6.6.2 实验仪器
  • 6.6.3 实验方案
  • 6.7 实验结果与数据
  • 6.7.1 细胞松弛素D 处理MBD 细胞
  • 6.7.2 紫杉醇处理MBD 细胞
  • 6.7.3 氨磺乐灵处理FABD2 细胞
  • 6.7.4 鬼笔环肽处理FABD2 细胞
  • 6.8 讨论
  • 6.8.1 MBD 细胞微管骨架动态变化对比
  • 6.8.2 FABD2 细胞微丝骨架动态变化对比
  • 6.8.3 荧光强度对比
  • 6.8.4 原生质变化程度对比
  • 6.9 本章小结
  • 7 总结及后续工作建议
  • 7.1 主要结果
  • 7.2 后续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MS 培养基配方
  • B. 主要实验仪器
  • C. 研究背景及相关资料
  • D.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更正[J]. 临床荟萃 2011(10)
    • [2].急性白血病初诊期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J]. 中国医刊 2015(07)
    • [3].CD148在健康志愿者血小板表面表达的初步探讨[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1(03)
    • [4].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的多参数分析及方法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13)
    • [5].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胃癌组织中CD44测定分析[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09)
    • [6].树突状细胞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关系临床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表型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05)
    • [8].脑梗死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8(04)
    • [9].探讨流式HLA-B27平均荧光强度用于原发强直性脊椎炎及继发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J]. 四川医学 2008(06)
    • [10].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人体内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4)
    • [11].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20)
    • [12].肺癌患者CD14的表达及检测分析[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03)
    • [13].选择性siRNA干扰FCGRⅡA影响THP-1吞噬调理红细胞[J]. 现代免疫学 2020(02)
    • [14].脂多糖受体mCD_(14)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07)
    • [15].nCD64对化疗后血液肿瘤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03)
    • [16].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06)
    • [17].共抑制分子BTLA在慢性HIV-1感染中的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9(12)
    • [18].雷那度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5)
    • [19].外周血CD_3~+T细胞中CD_(166)的表达在初诊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13(21)
    • [20].腹水CD64及外周血mCD14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价值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30)
    • [21].多色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免疫表型的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02)
    • [2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蛋白酶激活受体[J]. 海南医学 2011(16)
    • [23].血脂代谢紊乱与外周血白细胞C5a受体表达的关系[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
    • [24].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IL-18及其结合蛋白和受体水平增加[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7(04)
    • [25].树突状细胞及TLR2,TLR9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研究[J]. 临床医药实践 2016(01)
    • [26].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内皮前体细胞的相关实验研究[J]. 四川医学 2009(03)
    • [27].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2)
    • [28].免疫荧光法检测恒磨窝沟菌斑内变形链球菌[J]. 北京口腔医学 2008(06)
    • [29].PKC亚型选择性与辐射诱导肝HepG2细胞凋亡[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 [30].新型光敏剂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 2009(24)

    标签:;  ;  ;  ;  ;  

    细胞骨架与胞外渗透压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