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 ——论中国语言学批评

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 ——论中国语言学批评

论文摘要

语言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或模式,始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后经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批评的承继、发展及演进,成为20世纪西方文论舞台上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但70年代随着解构主义取代结构主义成为新的批评盟主,语言学批评也黯然归于沉寂。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文化语境中涌入中国,并迅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语言热潮,给中国文学批评以深刻的影响和启迪。语言学批评是运用语言学的概念、术语、范畴、理论及方法来研究文学,是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有机融合。在西方,它的特点是将文学看作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存在,文学的本体就是文本的语言形式,文学批评就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精微细致的分析,而对文本之外的世界不屑一顾。这种迥异于传统的社会学批评和印象式批评的批评方法,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从译介、传播、阐述、评价到质疑、改造、重构及实践,西方语言学批评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持久而深入的研究。但西方语言学批评完全斩断文本与外界的联系、对文本作封闭式的语言分析显然走上了另一种片面和极端。因此,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语言学批评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新的批评模式。本文认为,这种新的批评模式就是把文本形式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有机融合起来,既注重对文本形式进行精雕细琢的语言分析,又注重发掘语言形式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这既是对西方语言学批评纯形式分析的突破,也是对中国传统社会学批评和印象式批评的超越,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语言学批评。本文认为由“西方语言学批评在中国”到“中国语言学批评”的形成转化中,中国语言学批评将文本形式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有机融合起来,主要采取了三种建构视角:美学的、修辞学的和心理学的。美学视角把被西方语言学批评忽视的审美性交还给文学,侧重从审美的角度探讨文本语言形式本身所含有的审美意蕴;修辞学视角突破西方语言学批评的封闭型文本,把文本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探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赖关系,揭示文本形式中所包孕的社会文化内涵;心理学视角把被西方语言学批评驱逐出去的作者邀请回来,探讨文本与创作主体

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语言学批评:从西方到中国
  • 第一节 西方语言学批评概观
  • 第二节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在中国
  • 第三节 英美新批评在中国
  • 第四节 结构主义叙事学批评在中国
  • 第二章 中国语言学批评:从稚嫩走向成熟
  • 第一节 蒙昧期:工具论语言观的延续及强化
  • 第二节 前奏期:本体论语言观的萌芽
  • 第三节 发展期:本体论语言观的确立
  • 第四节 深化期:文学研究的语言学反思
  • 第三章 美学视角:文本的审美化观照
  • 第一节 审美性是文学语言的本质属性
  • 第二节 文本微观层面的审美化观照
  • 第三节 文本宏观层面的审美化观照
  • 第四章 修辞学视角:文本的历史文化阐释
  • 第一节 语境是修辞的生命
  • 第二节 文本修辞论阐释的理论构建
  • 第三节 文本修辞论阐释的批评实践
  • 第五章 心理学视角:文本的心理学解读
  • 第一节 文本是作家母腹孕育的产物
  • 第二节 文本是作家个性心理的投射
  • 第三节 文本是民族集体心理的凝结
  • 第六章 中西语言学批评的差异解析
  • 第一节 历史的错位及文化研究的影响
  • 第二节 中西文化精神及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三节 中西文字及语言的差异
  • 余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華簡文本復原——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二輯為例[J]. 出土文献 2012(00)
    • [2].召唤、整合与摧毁:群体传播时代网络叙述的副文本[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1)
    • [3].古义、真义与大义:以诠释范式为中心看中国古代思想文本的意义生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广义文本情感分析综述[J]. 计算机应用 2019(S2)
    • [5].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J]. 语文建设 2020(03)
    • [6].论文本的物质性[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7].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术文本段落结构功能识别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03)
    • [8].Word2vec-CNN-Bilstm短文本情感分类[J]. 福建电脑 2020(01)
    • [9].文本的时空呈现——高校写作教学改革思考之二[J]. 写作 2020(01)
    • [10].语体视角下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及耦合互文路径差异[J]. 当代修辞学 2020(03)
    • [11].重审“作者已死”:论作为“伴随文本”的作者与作品[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2].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6)
    • [13].金融学文本大数据挖掘方法与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20(04)
    • [14].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场景文本检测与识别综述[J]. 软件学报 2020(05)
    • [15].多文本融合下的深度翻译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 2020(02)
    • [16].伊瑟尔“召唤结构”理论下文学文本审美潜能再创造[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7].全文本视角下文艺类图书出版的意义生成[J]. 出版科学 2020(03)
    • [18].《阿Q正传》译入译出文本的风格计量学对比[J]. 外语研究 2020(03)
    • [19].广义叙述学视域下电子游戏的三种文本初探——以《王者荣耀》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12)
    • [20].面向文本的结构——内容联合表示学习模型[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0(S1)
    • [21].明清教材“孝”文本的传播逻辑[J]. 出版广角 2020(15)
    • [22].新型主流媒体的文本互动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20(07)
    • [23].试论伴随文本对特稿收受与解释的影响——基于《人物》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8)
    • [24].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J]. 文学教育(上) 2019(02)
    • [25].教师培养政策的政策文本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8)
    • [26].浅析手机取证中的文本分类[J]. 科技与创新 2019(22)
    • [27].住建部、工商总局联合修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2)
    • [28].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已废止,10月1日已执行2017版[J]. 建筑设计管理 2017(12)
    • [29].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本传播解读[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6)
    • [30].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文本检测方法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行走在文本与文化之间 ——论中国语言学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