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在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综述了取向硅钢的生产现状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Fe-3%Si钢带的试验研究,对Fe-3%Si钢带热轧、常化及冷轧等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织构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热轧2#试样和3#样的EBSD结果表明,热轧板材由表面至中心形成织构梯度,过渡层中存在{110}<001>织构,中心层存在{001}<110>、{112}<110>等织构。织构取向密度随着压下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总压下量达到97.1%时,存在{110}.<001>、{110}<112>和锋锐的{001}<110>织构。(2)热轧4#试样和5#试样的织构取向密度分析表明,中间道次压下率对γ纤维织构和e纤维织构影响很小(高斯织构基本相同),而对α纤维织构影响较大。(3)热轧3#、6#两种不同化学成分试样由表面至中心织构梯度近似,与Hi-B钢织构分布接近;γ取向线上,{111}<112>织构的取向密度大于{111}<011>织构的取向密度。(4)冷轧织构主要由α(<110>//RD)和γ(<111>//ND)组分构成,当总压下量为59.2%和70.5%时,γ纤维织构逐渐增多。总压下量达到79.7%和84.3%时轧制道次过多,导致γ纤维织构逐渐减弱。(5)从冷轧13#试样与热轧3#试样的织构对比可以看出,冷轧织构分布基本继承了热轧织构分布,但α、ε和γ纤维织构发生了改变:α纤维织构从{001}<110>向{223}<110>、{111}<110>转变;£纤维织构向{111}<112>转变;γ纤维织构取向密度都在增大,{111}<011>取向密度受α纤维织构转变影响较大。(6)从冷轧14#试样与热轧6#试样的织构对比可以看出,冷轧后α纤维织构向{111}<110>转变,H/4处£取向线上{111}<112>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大,中心层的γ取向线上{111}<011>织构取向密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