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黄巧霞百色市第一小学533000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31-01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巧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巧设有趣的故事式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三、巧设疑问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想象丰富,但知识经验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不高,提出的问题较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教给质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新授课结束后,教师诱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启发提出问题,很快就有两位学生分别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我认为三角形还可以按边的特点来分类。”对于这两位同学大胆质疑和新奇的想法,教师先引导学生分别用两组两根之和小于第三根,两根之和等于第三根的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可想而知,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质疑不但开阔了同学们的思维,而且为后面继续学习做了知识的铺垫。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教师在肯定这位同学积极动脑、富于创新求异的精神后,将此问题作为本节课留下的思考作业,在学生心里设置了悬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巧设游戏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知识点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引导:“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现在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师:“这里每个袋子里各装了2个球,有的袋子里放的2个全是红的或2个全是绿的,有的袋子放的是一个红的和一个绿的。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看是什么颜色,摸好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做记录。”学生感到新奇,便产生了兴趣。活动结束后,每一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了,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好方法。

五、巧设猜想式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猜想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进而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猜想,发挥创造才能,最终发现规律,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先复习加法结合律,再让学生明确目标:“猜想乘法的结合律。”学生就会得出猜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减法与除法也可能有结合律。这样鼓励学生猜想既激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动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应得到提高。

因此,巧设问题情境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巧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标签:;  ;  ;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