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先秦两汉阶段属于封建宗法制、封建礼教的形成、确立期,女性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宗教领域的作用非后世可比。其在三大领域的实际存在状况也与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相互对应。因此这一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颇具特色,比如呈现出独立、自信的精神面貌的健妇;现实女巫折射在诗歌中的倒影——神女、舞女。本文分为四大部分,分别讨论不同阶层的女性在物质生产领域、政治军事领域和宗教观念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享有的地位,以及妇女的经济、政治与宗教活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一部分对女性在农业、商业、手工业方面的作用做出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女子是重要的劳动力,且享有相对宽松的人身自由,具备独立行事的权力,因而能够不受束缚的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其经济行为具有范围广,但欠缺深度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女性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的作用进行分析。先秦两汉时期的贵族女性不仅干政频繁,甚至能和平民女性从事一些后世女子鲜有介入的活动,如军事、外交活动。但女性政治行为主要集中在高级贵族女子上,且其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第三部分首先阐释了中国巫觋和西方巫师的区别,对史前女巫、商周女巫、秦汉女巫的发展过程、功用职能、社会地位的变化做了详细地论述,并将各时期的女巫与男巫进行了横向比较。女巫在祈雨、驱邪、生殖巫术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在宗教领域所起作用明显低于男巫,并随着巫觋集团一起,政治地位在殷商后期渐渐下滑,西周以后更是显著下降。第四部分分析了女性的现实生存状况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如勇于担责、企盼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健妇;不参公事,敬顺夫族的贤德贵妇形象;体现楚汉审美观的神女、舞女形象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先秦两汉药膳简史[J]. 中医学报 2020(05)
- [2].先秦两汉“道术”批评与学术跨界[J]. 社会科学 2016(08)
- [3].《先秦两汉齐语研究》简评[J]. 绥化学院学报 2013(09)
- [4].先秦两汉时期广西地区铁器化进程之考古学初步观察[J].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14(01)
- [5].历史观与艺术观的双重变奏——评刘成纪《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J]. 中国美学研究 2017(02)
- [6].章樵《古文苑注》征引先秦两汉书目考述[J]. 长安学术 2017(02)
- [7].试探先秦两汉文、文学、文章之关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 [8].先秦两汉小说人物画廊中的神人异士[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 [9].引魂升仙与太阳崇拜:先秦两汉时期的凤信仰[J]. 民间文化论坛 2020(02)
- [10].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对“血”的认识[J]. 世界中医药 2019(07)
- [11].先秦两汉时期疑问代词研究概述[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12].试论先秦两汉政府的尊老养老措施[J]. 黑龙江史志 2013(13)
- [13].浅谈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创作状态[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2(03)
- [14].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文学心理创作特点[J]. 群文天地 2011(20)
- [15].先秦两汉时期的“v杀”和“v死”[J]. 孝感学院学报 2009(S1)
- [16].先秦两汉农家成家考[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7].致和溯源,盛聚新篇——“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甘肃高师学报 2019(03)
- [18].刘成纪新著《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两卷本)出版[J]. 美与时代(下) 2017(09)
- [19].广西先秦两汉时期的铜鼓与铜鼓乐[J]. 歌海 2015(03)
- [20].先秦两汉诗歌表演化现象及其特点探微[J]. 北方文学 2018(06)
- [21].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及政府应对[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2].先秦两汉故事俗赋与古小说之发生[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3].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的研究及发展——评《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上下卷)》[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2)
- [24].浅谈先秦两汉时期“重形”的审美思想[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0)
- [25].略论先秦两汉诗歌中的黄河诗篇[J]. 北方文学 2020(15)
- [26].先秦两汉宇宙观在造物中的体现[J]. 美术观察 2011(04)
- [27].先秦两汉著述引诗流变及其俗文学意义[J]. 文艺评论 2011(04)
- [28].末技与大道——谈先秦两汉俳优表演中的滑稽[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 [29].先秦两汉散文人物形貌描写的地理依据[J]. 河北学刊 2008(01)
- [30].先秦两汉“橐”、“囊”演变考——基于传世与出土文献的综合考察[J]. 励耘语言学刊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