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管造影论文-王浩然,肖新广

肺血管造影论文-王浩然,肖新广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血管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血管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然,肖新广[1](2019)在《CT肺血管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老年性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ual-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在评估老年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老年性PE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相同的双能量扫描条件,经Dual-energy软件后处理获得治疗前、后CTPA和DEPI图像;记录CTPA和DEPI图中栓子的位置、数目及类型,肺灌注缺损位置、数目以及肺灌注缺损程度、强化值和相对强化率;比较PE治疗前后栓子数目、肺栓塞评分、肺栓塞指数、肺灌注缺损评分、肺灌注缺损指数、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例(RVd/LVd)、强化值及相对强化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肺动脉干(Ⅰ级)、肺叶动脉(Ⅱ级)、肺段动脉(Ⅲ级)、亚段肺动脉(Ⅳ级)中栓子数目、肺栓塞评分、肺栓塞指数、肺灌注缺损评分、肺灌注缺损指数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TPA和DEPI图像中亚段肺动脉(Ⅳ级)栓子数目、肺栓塞(灌注缺损)评分、肺栓塞(灌注缺损)指数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RVd/LVd、强化值及相对强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能体现PE治疗前后的栓子变化情况,DEPI可对CTPA进行补充,且能提高亚段肺动脉中栓子的检出率;CTPA联合DEPI,通过PE相关参数定量分析方法可对PE治疗疗效进行较准确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汤春花[2](2019)在《64排双源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64排双源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肺血管造影,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对肺动脉的显示结果以及栓子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0.625mm层厚MIP、MPR、VR以及薄层横轴位肺血管造影显示率无明显差异,均能清晰显示,1~3级栓子检查率无差异,VR的4~5级栓子检出率较低,5mm层厚对4~5级栓子的检出率没有0.625mm高。结论:对于4~5级栓子的检查优先选用MIP、MPR和薄层横轴位重建,如果需要准确定位栓子则应首选VR技术,为了提高显示率和检出率可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联合扫描。(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次仁平措[3](2019)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测,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测。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检测准确率和图像质量,并形成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研究组患者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检测图像质量均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肺动脉栓塞患者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为医务人员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此,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8期)

万杨莉,王勇,卓兵芝,杨春燕[4](2019)在《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测,对不同图像采取后处理方式,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本次患者进行检测,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以及容积再现(VR)的处理方式在1级动脉血管中均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的38.0%在2~3级动脉血管中检出率高于MIP的29.9%、VR的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的19.0%在4~5动脉血管中检测率较之MIP的16.9%以及VR的15.9%较之明显,但叁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和多种图像后处理相结合应用于肺动脉栓塞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云伟[5](2019)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重建技术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PE)诊断过程中应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重建技术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放射科接收的15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均予以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成像,重建技术以MIP、MPR、VR为主,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MSCTPA检测显示:直接征象:150例患者经MSCTPA检测发现血栓在患者的肺动脉内部表现为部分性、附壁性充盈缺损,共308支;中心性充盈缺损为100支;完全阻塞为110支。间接征象:150例患者经MSCTPA检测发现13例马赛克征(8.67%)、31例肺动脉直扩张(20.67%)、4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29.33%)、13例右心室扩大(8.67%)、30例胸腔积液(20.00%)、19例肺梗死(12.67%)。结论:对PE老年患者予以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重建技术诊断,诊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候文平,田长青,付小霞[6](2019)在《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漯河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经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测,予以不同图像后处理方式,分析比较其诊断效果。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检测,1级动脉MPR、MIP、VR叁种处理方式并无明显差异性,2—3级动脉血管MPR检出效果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级动脉血管MPR检出率优于MI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过程中,与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通过疾病检出率,利于PE疗效评价,及早确诊能够明显减少死亡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H.Koike,E.Sueyoshi,I.Sakamoto,M.Uetani,T.Nakata[7](2019)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前后的肺灌注血容量CT、肺灌注SPECT、肺血管造影的临床及预测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使用双能量CT计算肺灌注血容量(PBV)诊断肺血栓栓塞已被广泛接受。本研究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病人在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前、后的肺(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海成,冶晓红[8](2018)在《分析16排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采用16排CT肺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经16排CT肺血管造影技术确诊的肺动脉栓塞病患74例,根据病患的病情程度将其分为危重组(n=30)和非危重组(n=44),对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16排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74例肺动脉栓塞病患在CT图像共显示4220支肺动脉,其中有815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栓塞;肺动脉栓塞病患的直接给征象主要包括偏心型充盈缺损406支,中心型充盈缺损151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207支,附壁血栓51支;肺动脉栓塞病患间接征象主要包括心包积液、肺梗死、肺野透过度增高、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非危重组病患的中央肺动脉受累百分率以及肺动脉阻塞指数明显低于非危重组病患(P<0.05)。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采用16排CT肺血管造影技术,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1期)

吴海远,沈彬[9](2018)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的3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应用东芝Activion16排螺旋CT进行检测,分析和研究CT检测的检出率和疾病分型。结果:3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CT检出例数为23例。结论: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效果显着,可以反映患者病灶部位,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尹晓霞,张振明,张力,董险峰,杜小蕊[10](2018)在《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CT肺血管造影术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栓塞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按照不同对比剂剂量及不同管电压随机分为A、B、C叁组,各30例,A组5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管电压120kv;B组4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管电压100kv;C组:3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管电压80kv。通过叁组图像成像效果对比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CT肺血管造影术对肺动脉栓塞的影响。结果:叁组实验中共有57例患者经过图像成像确诊为肺栓塞,叁组CTPA扫描计量参数包括管电压、CTDIvol、DLP、ED、对比剂计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CT肺动脉造影术可达到准确确诊肺动脉栓塞,并可以减少辐射以及使用对比剂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肺血管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64排双源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肺血管造影,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对肺动脉的显示结果以及栓子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0.625mm层厚MIP、MPR、VR以及薄层横轴位肺血管造影显示率无明显差异,均能清晰显示,1~3级栓子检查率无差异,VR的4~5级栓子检出率较低,5mm层厚对4~5级栓子的检出率没有0.625mm高。结论:对于4~5级栓子的检查优先选用MIP、MPR和薄层横轴位重建,如果需要准确定位栓子则应首选VR技术,为了提高显示率和检出率可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联合扫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血管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浩然,肖新广.CT肺血管造影联合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老年性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2].汤春花.64排双源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次仁平措.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万杨莉,王勇,卓兵芝,杨春燕.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9

[5].李云伟.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重建技术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6].候文平,田长青,付小霞.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H.Koike,E.Sueyoshi,I.Sakamoto,M.Uetani,T.Nakata.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前后的肺灌注血容量CT、肺灌注SPECT、肺血管造影的临床及预测价值比较[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8].李海成,冶晓红.分析16排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9].吴海远,沈彬.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10].尹晓霞,张振明,张力,董险峰,杜小蕊.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标签:;  ;  ;  

肺血管造影论文-王浩然,肖新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