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杭州310023)
摘要: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很多学者都对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如教学层次、教学导入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宏观上做了梳理,以期能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梳理清楚,为以后的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明晰的方向。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学习汉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当外国留学生一接触到汉语,事实上就是接触到了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如何将对外汉语教学与传播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如教学层次、教学导入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宏观上做了梳理,以期能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梳理清楚,为以后的文化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明晰的方向。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张占一(1984)首次把语言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强调了“交际文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完成交际的重要影响。赵贤州(1989)认同张占一的看法,并进一步提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如果仅传授语言规则,学习者就无法理解涉及社会文化的词汇和篇章,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这一时期的吕叔湘、鲁健骥、吕必松等语言学家,都指出了对外的语言教学受文化影响的事实。
进入90年代,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1994)”的召开,学界对文化因素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观点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对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内容范围和在语言教学所占的比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至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因素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自觉。接下来,学界把文化教材编写和文化教学大纲的研制以及中华文化如何进入课堂等问题的研究作为主要任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直到本世纪末,对文化教材、文化大纲编写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以构建文化因素体系为中心,文化教学主体还是文化因素教学,是依附于语言教学的。
到本世纪初,刘询(200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以教语言为主要任务,同时文化教学也不可以忽视,并且有必要为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开设专门的文化课。随后,张英(2004)明确地区别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前者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知识散见于语言教学中,是文化因素教学;后者则是语言退居其次,文化教学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这一时期,专门的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订和文化大纲研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材方面,不仅产出了针对本科生的系列文化教材,也有面向语言生的综合文化教材和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课外读物,如《中国文化读本》、《中国思想简史》等;文化大纲编写方面,张英(2009)总结了前人对文化大纲研制的理论成果并就文化大纲的性质、任务、基本框架及与其它大纲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文化课程,与此相适应,一些专门的文化专题课程设计涌现。如康洛(2012)在研究英汉动物词的基础上,选择中国的十二生肖进行了文化专题课程设计。应之君(2014)选择中国古典乐器古琴,将文化知识和古琴弹奏相结合,不仅设计并实施了古琴课程,还参与编制了相应的古琴文化课教材。孙阳(2014)选择中国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根据留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以学生的需求和对书法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相关理论成果设计了对外汉语书法课程。此外还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设计,例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稻作饮食文化(渠同勉,2015)、茶文化(王雪蓉,2016),属于中国特色文化艺术范畴的“女英雄花木兰”文化(孙冠男,2016)、京剧(脸谱)文化(王丹凤,2016)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实践专门的文化教学课提供了很有益的参考。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实践文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和方法上的指导。但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不能忽视,尤其是文化教材和文化大纲的制定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现有的文化教材虽然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但是教材的内容既“纷繁”又“无序”,编写体例在编写者中没有达成共识,教材使用者的定位也不够准确,精品教材很少;文化大纲的制定也存在分歧,有些认识也比较模糊,导致标准性的文化教学大纲一直没有出现。
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本质却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很少涉及。专门的思想文化教材方面目前也还没有问世,韩鉴堂编著的《中国文化》(1999)、张健主编的《中国语言与文化》(2015)、王顺洪编著的《中国概况》(2015)等教材只阐述了文化事实,却没有加以分析,学生读后仍然无法领略我们的国学精神,不适于用来上专门的文化课。可见,文化教学研究还不够系统,还需要我们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尤其要进一步去挖掘优秀的思想文化教学资源,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和深刻的国学精神相结合,用语言的魅力表达真正的中华思想文化主题精神。
三、结语
面向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和中华文化相关的教学仍然以两个模式并行,即在语言课中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和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笔者认为,文化因素教学或者文化教学都是与语言有关的文化教学,只是形式和侧重点不同,文化知识所占比重不同而已。文化教学中要使用汉语这个媒介,我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也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文化因素”与“文化”没有办法完全分开。关于这一观点,周思源(1997)、许嘉璐(2000)也曾作过相关的论述。综合来看,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张德馨(2001)提出的“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使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学习同步进行是可行的。并且,在传播现有文化教学资源的同时,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去挖掘优秀的思想文化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并传达真正的国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03):57-67.
[2]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01):76-83.
[3]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J].世界汉语教学,1995(01):1-5.
[4]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32.
[5]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01):53-59.
[6]康洛.以十二生肖为例设计对外汉语文化专题课程[D].西安:西北大学,2012.
[7]应之君.对外汉语古琴文化课程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8]孙阳.对外汉语书法课程设计[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9]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基础研究[J].汉语学习,2009(05):93-100.
[10]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5.
[11]许嘉璐.语言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0-10-17(7).
[12]张德鑫.润物细无声——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