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元胞自动机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摩擦材料,粉末冶金,摩擦系数
移动元胞自动机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榕峻[1](2018)在《基于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研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对几种摩擦研究方法的调研,发现目前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数值模拟也主要局限在有限元模拟方法,但实际的摩擦表面是由大量离散的磨屑颗粒组成的,对这种离散的磨屑颗粒的模拟还比较少,因此,我们采用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的原理构建了摩擦材料的模拟程序,研究了摩擦速度、摩擦压力和铜含量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和摩擦表面第叁体颗粒的变化规律。(1)采用Matlab编制了可移动元胞自动机的计算程序。首先根据NewtoneEuler运动方程,给出了每个元胞的运动规律,其次确定元胞间的连接状态分别为:连接(可以抵抗拉应力,绑定)、接触(不可抵抗拉应力,未绑定)、非接触。并给出这几种连接状态的计算方法。最后考虑了元胞的本构方程,通过等效计算得到元胞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当元胞进入塑性状态时,采用修正算法修正元胞间的相互作用力。(2)采用Matlab编制了元胞间连接尺寸的计算程序。本文将烧结的颗粒等效成可移动元胞自动机计算的元胞,为了确定烧结颗粒间的连接面积,以金属颗粒烧结颈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预测烧结颈尺寸的计算程序,得到了烧结颈尺寸随时间的增大曲线。(3)利用可移动元胞自动机程序计算了第叁体为纯铜材料和铜-石墨复合材料情况下,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和第叁体的运动演化规律,发现当第叁体颗粒为纯铜材料时,随着摩擦速度的增大,名义摩擦系数的振荡越来越明显,但平均摩擦系数变化不大;随着摩擦压力的增大,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化不大;随着铜含量的降低,材料的平均摩擦系数降低,石墨含量的增大能够起到降低摩擦系数,降低摩擦系数的振荡幅度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4)
王凯[2](2017)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公路重载货车移动瓶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速公路中大型货车比重较大,且超限超载现象严重。重载货车的行驶速度、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明显低于小汽车,形成了移动瓶颈,造成交通状况恶化。因此对重载货车的移动瓶颈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车道NaSch模型,考虑货车和小汽车的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差异以及移动瓶颈的形成机理,建立了重载货车移动瓶颈模型;针对货车并排行驶造成瓶颈效应被放大的问题,建立了并行瓶颈判别和消除规则。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之后,分析了交通密度、货车比例、货车车辆性能对移动瓶颈效应的影响,研究了车道限制对交通状况的改善效果,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加,交通流存在自由流、同步流、宽运动阻塞3种状态和两个发生相变的临界交通密度。重载货车比例增加,相变交通密度不发生改变;货车车辆性能提高,两个相变交通密度随之变小。(2)货车比例越高,移动瓶颈效应越强。随着货车比例升高,交通流量降低,且交通密度越大,降低越明显;拥堵加剧,且交通密度越大,加剧越明显;自由流状态的平均车速明显降低,小汽车换道率先增加后降低;同步流和宽运动阻塞状态的平均车速和小汽车换道率无明显变化。(3)货车车辆性能越好,移动瓶颈效应越弱。随着货车车辆性能提高,交通流量在交通密度适中时显着提高,交通密度过大或过小时流量变化不大;自由流状态的平均车速显着提高;自由流状态的小汽车的换道率明显降低;发生拥堵的最低交通密度逐渐变小。(4)对货车实施车道限制后,交通流量提高;两条车道的车速在自由流状态产生显着差异;拥堵率降低,发生拥堵的最低交通密度变大;小汽车换道率降低。货车比例越高,车道限制的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闻凯,王从庆[3](2016)在《元胞自动机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元胞自动机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上的应用。在全局环境已知的情况下,采用对摩尔型邻居进行演化的元胞自动机路径规划算法,通过仿真进行路径演示,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无死区、路径最短等优点;在部分环境未知的情况下,采用元胞自动机与人工势场法相结合的路径规划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较高的路径规划效率。(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6年12期)
王朝斌,毛乾任,向婷,邓超[4](2016)在《移动元胞自动机的个体化网络舆情聚类模型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舆情个体的个性对现实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和演化的影响以及舆情个体"类聚"现象,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的建模方法,将一定网格空间的个体抽象为带有情感倾向度的元胞,设定离散值的意见倾向度。此外,定义元胞的个体特性:坚定性权重β_(ij),个体影响权重λ_(ij)。为了模拟舆情个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舆情事件,定义了一种新的移动规则,在边界周期条件下的元胞空间,实现了每个元胞与空间内的所有元胞的信息交流。实验结果表明:舆情演化到最后会呈现稳定状态,舆情个体的不同个性会影响稳态收敛的速度快慢;当个体特性取中间值时,系统最有可能出现意见群体意见归一现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6年19期)
刘应东,牛惠民,王建强[5](2015)在《考虑安全移动距离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Na Sch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车辆移动距离与车辆速度的关系,考虑驾驶的安全性,定义减速过程和位置更新规则,提出一种新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通过车辆前一步时的速度和当前速度计算车辆的移动距离。对该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车速、流量和密度数据及其相互关系,最大流量接近实测数据,显示了亚稳态、滞后效应、相分离以及同步流等更复杂的实际交通现象。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相对均匀地分布在道路上,保持自由流状态,道路资源的利用率高,交通流量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罗晓东[6](2015)在《基于移动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刻画网络舆情的变化规律,针对经典元胞自动机存在的不足,考虑网络舆情主体的可移动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对经典元胞自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提出移动元胞自动机模型,然后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制定网络舆情主体状态转换规则和移动规则,建立移动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最后采用Matlab 2011对网络舆情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舆情主体移动概率对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和同质化率影响比较大,移动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网络舆情的实际传播过程。(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文杏梓,刘友金,欧阳军林[7](2015)在《软件可信性演化的移动元胞自动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演化是软件可信性的核心问题。为了研究在动态、开放、多变环境下,干扰对软件可信性的影响,在分析软件系统可信性传递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元胞自动机机理和耗散理论,构建基于用户视角的软件系统可信性演化的移动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软件系统在受到干扰的情境下,软件可信性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软件系统在受到干扰的环境下,当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可信性评价值降低,在经历了多次干扰后,系统可信性评价值最终稳定,这为动态评价、预测软件系统可信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与方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5年07期)
冯宏祥,孔凡邨,肖英杰,杨小军[8](2014)在《基于AIS的航道移动瓶颈元胞自动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进出口航道中经常出现的水上"移动瓶颈"现象,提出一种基于AIS的元胞自动机航道移动瓶颈模型。结合算例,利用模型给出相应的船舶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时空斑图,并对影响航道通行能力的移动瓶颈长度、瓶颈移动速度、船舶到达率等交通要素进行仿真分析,从机制上给出相应的措施,提高航道通行能力,降低船舶滞留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航海》期刊2014年01期)
谭欣欣,戴钦武,史鹏燕,王丽燕,刚家泰[9](2013)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个体移动异质性传染病传播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同时具有异质性和移动性的SEIR传染病传播模型.考虑到个体自身的传染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感染概率来体现个体的异质性;限制种群移动的范围,添加种群移动的比例来实现种群的移动,扩展了随机行走元胞自动机.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征,模拟了其传播过程.模拟结果与官网公布的实际数据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该模型还分别考察了种群移动比例和种群移动最大距离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相比较种群移动比例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更加显着,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曾明如,王从庆,刘公法,刘亮[10](2012)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移动机器人全局最优路径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路径规划算法。建立了移动机器人活动空间的环境模型,将移动机器人的起点、终点、障碍物及自由通路定义为一组离散的元胞,设计了元胞状态的演化规则,并且根据演化后的元胞状态确定了最优路径的搜索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简单环境和复杂环境下都能够有效的进行路径规划,并且具有算法简单、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2年03期)
移动元胞自动机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高速公路中大型货车比重较大,且超限超载现象严重。重载货车的行驶速度、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明显低于小汽车,形成了移动瓶颈,造成交通状况恶化。因此对重载货车的移动瓶颈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车道NaSch模型,考虑货车和小汽车的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差异以及移动瓶颈的形成机理,建立了重载货车移动瓶颈模型;针对货车并排行驶造成瓶颈效应被放大的问题,建立了并行瓶颈判别和消除规则。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之后,分析了交通密度、货车比例、货车车辆性能对移动瓶颈效应的影响,研究了车道限制对交通状况的改善效果,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加,交通流存在自由流、同步流、宽运动阻塞3种状态和两个发生相变的临界交通密度。重载货车比例增加,相变交通密度不发生改变;货车车辆性能提高,两个相变交通密度随之变小。(2)货车比例越高,移动瓶颈效应越强。随着货车比例升高,交通流量降低,且交通密度越大,降低越明显;拥堵加剧,且交通密度越大,加剧越明显;自由流状态的平均车速明显降低,小汽车换道率先增加后降低;同步流和宽运动阻塞状态的平均车速和小汽车换道率无明显变化。(3)货车车辆性能越好,移动瓶颈效应越弱。随着货车车辆性能提高,交通流量在交通密度适中时显着提高,交通密度过大或过小时流量变化不大;自由流状态的平均车速显着提高;自由流状态的小汽车的换道率明显降低;发生拥堵的最低交通密度逐渐变小。(4)对货车实施车道限制后,交通流量提高;两条车道的车速在自由流状态产生显着差异;拥堵率降低,发生拥堵的最低交通密度变大;小汽车换道率降低。货车比例越高,车道限制的效果越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元胞自动机法论文参考文献
[1].张榕峻.基于可移动元胞自动机法研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D].大连交通大学.2018
[2].王凯.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公路重载货车移动瓶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闻凯,王从庆.元胞自动机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上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6
[4].王朝斌,毛乾任,向婷,邓超.移动元胞自动机的个体化网络舆情聚类模型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6
[5].刘应东,牛惠民,王建强.考虑安全移动距离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5
[6].罗晓东.基于移动元胞自动机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J].激光杂志.2015
[7].文杏梓,刘友金,欧阳军林.软件可信性演化的移动元胞自动机模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
[8].冯宏祥,孔凡邨,肖英杰,杨小军.基于AIS的航道移动瓶颈元胞自动机模型[J].中国航海.2014
[9].谭欣欣,戴钦武,史鹏燕,王丽燕,刚家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个体移动异质性传染病传播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
[10].曾明如,王从庆,刘公法,刘亮.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