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净水工艺系统不能有效地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氨氮以及亚硝酸氮等污染物。因而,近年来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本文采用强化混凝与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联用对湘江支流蒸水河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稳定、去除污染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实验采用强化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系统净化衡阳蒸水河微污染水源水。强化药剂采用高锰酸钾,生物填料采用亲水性悬浮填料,充分利用二者的互助性,结果表明:在源水水质为水温16.8~30.5℃、浊度7.78~33.41 NTU、CODMn2.40~8.36mg/L、UV2540.035~0.075cm-1、氨氮0.26~2.22 mg/L的条件下,投加高锰酸钾0.2~0.8mg/L,聚合硫酸铁(PFS)20~40mg/L,聚丙烯酰胺(PAM)0.1mg/L,生物填料投加率42%,生物反应柱停留时间80min时,稳定阶段对水源水的浊度、CODMn、UV254、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38.68~94.76%、25.45~67.14%、9.77~40%、22~65%之间,并对混凝机理和生物接触氧化去除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生物接触氧化净化水质机理进行了分析。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去除水源水微污染物,主要是填料上的生物膜对水源水的净化作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主要是好氧贫营养菌,依靠生物吸附、生物絮凝、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以及硝化等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经济高效、操作方便,在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1.1 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1.1.2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1.1.3 我国水质标准1.2 微污染水源水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 饮用水预处理技术1.3.2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1.3.3 生物处理组合工艺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选择和工艺的确定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章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及研究现状2.1 传统混凝理论2.2 混凝形态学2.3 絮凝动力学2.4 强化混凝处理技术2.5 强化混凝法去除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质2.6 强化混凝作用机理第3章 实验概况3.1 实验装置、材料和方法3.1.1 实验装置3.1.2 主要设备3.1.3 实验过程概述3.2 水源水水质及运行3.2.1 水源水水质3.2.2 运行情况3.3 混凝实验3.3.1 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3.3.2 助凝效果对比实验3.3.3 混凝正交实验3.4 生物接触氧化实验条件3.5 主要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3.5.1 实验分析项目3.5.2 水质分析方法3.6 本章小结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初步分析4.1 生物膜的启动4.2 浊度的去除4.3 有机物的去除Mn的去除'>4.3.1 对CODMn的去除4.3.2 对氨氮的去除254的去除'>4.3.3 对UV254的去除4.4 本章小结第5章 影响因素探讨5.1 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分析5.1.1 水温的影响5.1.2 水源水氨氮浓度的影响Mn浓度的影响'>5.1.3 水源水CODMn浓度的影响5.2 浊度去除影响分析5.2.1 水温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5.2.2 水源水浊度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5.3 有机污染物对絮凝的影响第6章 生物接触氧化净水机理分析6.1 贫营养环境微生物6.2 生物膜特征与除污染机理分析6.2.1 生物膜特征和厚度、代谢分析6.2.2 生物膜除污染机理分析6.3 生物接触氧化法除氨氮过程机理分析6.4 二级基质利用6.5 本章小结第7章 强化混凝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处理效益分析7.1 工程总投资7.2 运行成本结论与建议结论建议参考文献发表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微污染水源水论文; 强化混凝论文; 生物接触氧化论文; 有机物论文; 浊度论文;
强化混凝与生物接触氧化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