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属于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以幼虫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虫伤粒或全损粒从而引起小麦减产甚至绝收,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害虫。本文是关于麦红吸浆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论文,选取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麦红吸浆虫发生量较大(淘土每小方超过20头)的小麦田为试验地进行。首次应用地学统计学的方法,与传统的空间格局研究方法相结合,在调查田间分布状态的基础上获得了麦红吸浆虫种群的田间分布格局,最终为麦红吸浆虫的虫口基数调查、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如下:1.成虫的空间大尺度分布格局通过折线图得出洛宁县小麦产区麦红吸浆虫的空间大尺度单线分布特点呈西高东低(即西部地区的麦红吸浆虫数量明显大于东部地区),运用地学统计学分析得出其空间大尺度分布范围为42 km。因此对区域性大面积连片麦田抽样普查时设置的间距应该小于42 km,以保证准确地反映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情况。2.成虫在不同高度的分布格局通过不同高度调查结果的柱形图,获得麦红吸浆虫成虫活动高度的两个峰值为15 cm和45 cm,这分别是麦红吸浆虫的主要停留区域和产卵区域。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高度的虫口密度存在明显差异。用地学统计学分析得出麦红吸浆虫飞行高度的分布范围为53 cm。因此田间喷药时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更具针对性,经济效益明显。3.不同虫期的空间分布格局(1)聚集度指标分析:所有虫期的麦红吸浆虫均为聚集型分布模式。(2)麦红吸浆虫在试验地东西方向上的分布模型在不同时期是相同的,南北方向上的麦红吸浆虫在不同时期时基本相似,稍有差异,这说明麦红吸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结构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南北方向上幼虫均是球形+指数模型,而成虫则是球形+球形模型。两种模型比较,球形模型是典型的聚集分布模型,说明麦红吸浆虫成虫的聚集强度更大。田间观察也表明,麦红吸浆虫成虫喜欢群体活动。(3)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不同虫态的麦红吸浆虫在相同位置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性很低,这说明麦红吸浆虫并不是固守在原来的位置,而是根据环境特点和自身习性进行移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使用黄板诱虫的方法研究麦红吸浆虫成虫的空间格局,得出成虫喜欢群集的结论,与田间观察的结果相符合。(2)首次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麦红吸浆虫在不同高度的分布格局与不同虫期的分布格局,并尝试解释了其“岛屿型”分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