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活性和粘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活性和粘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全世界妇女的健康。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已认同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即早期可发生淋巴及全身转移,这也是乳腺癌的主要致命因素。目前乳腺癌所用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仍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因此,有必要在深化以往发现的乳腺癌肿瘤相关因子的研究的基础上,再研发新的肿瘤相关因子,期待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进一步认识,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有所帮助,并希望为治疗带来新的手段。有研究认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GnT-V)是通过改变细胞糖基造成恶性肿瘤细胞黏附性改变进而促进肿瘤进展的关键,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间接因素。粘蛋白1(MUC1)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它在癌变上皮细胞表面高度异常表达,糖基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也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免疫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两者的关系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观测乳腺癌GnT-V的活性和MUC1的表达的变化,分析其意义。希望GnT-V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抑制GnT-V表达或拮抗GnT-V活性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途径。研究方法:本实验研究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00点乳腺癌组织芯片,通过凝集素印迹法以白细胞植物凝集素(PHA-L)标记体现GnT-V在乳腺癌中的活性,另一方面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MU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了乳腺癌的ER、PR,采用CISH方法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最后分析GnT-V与MUC1表达的关系,以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因子对乳腺痛的预后价值。结果:本实验构建的100点组织芯片含有随访七年以上的57例乳腺癌及12例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患者女性57例,年龄53.09±11.55岁,最大82岁,最小29岁。WHO乳腺肿瘤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44例,小叶癌8例,粘液腺癌4例,大汉腺癌1例。AJCC临床分期: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26例,Ⅲ期14例,Ⅳ期1例。7年总生存率75.44%(43/57),无病生存率71.93%(41/57),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患者总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其中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总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均有明显影响。本实验对各因子测定结果表明:(1)激素受体及癌基因扩增情况:乳腺癌组ER阳性40.35%(23/57),PR阳性42.11%(24/57),HER-2阳性26.32%(15/57),其中ER/PR均阴性28例,ER/PR/HER-2均阴性共16例(占28.07%)。良性乳腺疾病对照组ER、PR阳性均约25%,HER-2基因扩增均阴性。乳腺良恶性病变ER、P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HER-2基因扩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实验所构建的组织芯片的ER、P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常规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基本一致,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GnT-V活性及MUC1表达:乳腺癌组PHA-L阳性89.47%(51/57),MUC1阳性89.47%(51/57);PHA-L/MUC1均阴性5例(8.77%)。良性乳腺疾病对照组PHA-L无阳性,MUC1阳性8.33%(1/12)。GnT-V活性、MUC1表达在绝大多数乳腺癌肿瘤细胞增高,与良性乳腺疾病有显著差异。GnT-V活性、MUC1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中无明显差异。(3)各因子相关性分析: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2),并具有统计学意义。HER-2与ER、PR均呈负相关。GnT-V活性与MUC1呈正相关(r=0.814)。其余因子间无明显相关性。(4)以上各因子与预后关系:GnT-V活性、MUC1、ER、PR、HER-2各因子对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1乳腺癌组织芯片具有高通量、节约大量成本的优点,关键能够减少实验误差,实验数据可比性强,用于大样本回顾性病理学研究结果可靠。2 GnT-V活性、MUC1、HER-2表达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有显著差异,提示它们对于乳腺癌具有诊断、鉴别诊断意义。3 GnT-V活性、MUC1表达在绝大多数乳腺癌肿瘤细胞中增高,且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提示采用GnT-V、MUC1为靶点治疗乳腺癌的通用性、广泛性,尤其对于目前综合治疗基础上仍出现复发及转移的乳腺癌是一个良好的治疗入口。4 GnT-V活性与MUC1表达在乳腺癌细胞内呈高度的正相关,可以推测乳腺癌细胞MUC1结构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是GnT-V引起的细胞内蛋白β1,6分支糖侧链的异常。GnT-V活性与MUC1表达与ER、PR、HER-2无相关性,提示对乳腺癌影响的机制、途径不同。5 GnT-V活性、MUC1、ER、PR、HER-2各因子对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考虑原因为乳腺癌的预后非单一因子所决定。人们一直在试图找到可以对乳腺癌预后做出准确判断的单一指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指标完全符合要求。以上结论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乳腺癌组织芯片的构建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活性与粘蛋白1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活性与粘蛋白1表达的关系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论文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癌相关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研究现状
  • MUC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
  • 在读期间己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乳腺癌的区域外科治疗[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 [2].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3].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5)
    • [4].乳腺癌诊治现状与展望[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 [5].雌、孕激素受体在晚期局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12)
    • [6].早期乳腺癌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及化疗治疗的效果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4)
    • [7].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干预模式研究进展[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9(03)
    • [8].有关Ⅳ期乳腺癌局部治疗的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
    • [9].不同手术方法对中青年乳腺癌术后预后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6)
    • [10].浅谈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8)
    • [11].瘦素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6)
    • [12].定期X光筛查可大幅降低乳腺癌死亡率[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5)
    • [13].初诊Ⅳ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9(06)
    • [14].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4)
    • [15].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置管的安全维护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2)
    • [16].医护患共同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路径——以乳腺癌为例[J]. 医学与哲学 2020(04)
    • [17].乳腺癌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展[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2)
    • [18].乳腺癌精准治疗:20年探索历程[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01)
    • [19].新疆地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的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20].绝经激素治疗与乳腺癌风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3)
    • [21].乳腺癌术后促纤维增生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2].中药复方联合化疗在晚期乳腺癌中的治疗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23].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姑息治疗影响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价值观察[J]. 当代医学 2020(08)
    • [24].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5)
    • [25].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J]. 西藏医药 2020(01)
    • [26].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3)
    • [27].乳腺癌全方位和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3)
    • [28].托瑞米芬联合他莫昔芬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J]. 医学信息 2020(04)
    • [29].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09)
    • [30].吡咯替尼联合槐耳颗粒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耐药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3)

    标签:;  ;  ;  ;  

    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活性和粘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