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月观音作为观音三十三变相之一,妙创于唐代,历经各代发展,尤以西夏水月观音图像最为精美。文章以西夏时期水月观音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了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卷轴画及敦煌地区的壁画。通过对图像的内容、空间布局、设色、绘法、背景装饰、人物服饰等各方面对图片进行综合分析,提取信息确定各个图像的宗教意蕴及艺术风格,进一步总结归纳西夏水月观音的艺术风格。西夏水月观音图像受到了汉地艺术风格及以藏地为主的周边少数民族艺术风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西夏水月观音如此流行,除了水月观音形象符合母性审美观外,水月观音引领“往生净土”的神职作用以及西夏多位女性当权者的推动也是其流行的主要原因。西夏水月观音所展现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艺术表现信仰。西夏时期的水月观音图像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各民族艺术风格的糅合,具有创造性的多元复合民族文化。但我们同时也因看到,水月观音发展到西夏虽然画面精美华贵有余,但艺术内涵不足,这也许与佛教发展由盛转衰的大趋势相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代鱼篮观音图像的人文意涵[J]. 大众文艺 2020(21)
- [2].安岳毗卢洞女性供养人研究[J]. 中国美术 2017(06)
- [3].有关太原纯阳宫的几通碑刻[J]. 文物世界 2020(01)
- [4].《红楼梦》中的民众佛教信仰[J]. 东方论坛 2016(05)
- [5].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