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免疫指标的实验研究

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免疫指标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实验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作湿热证模型,并设立对照组,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三个指标的变化,并用清热化湿方对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反证,探讨湿热证的部分特性及脂质因素在湿热证形成中的作用,为实验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高脂饮食+高温高湿环境+大肠杆菌”复合造模法制作湿热证模型。设立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治疗组(D组)。A、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B、D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l4天后,将B、C、D组放入人工气候箱(温度35℃,相对湿度95%)。第26天,D组大鼠预服治疗药物清热化湿方2g/ml/200g体重,3次/日。第27天,B、C、D组分别灌服大肠杆菌109/ml/200g体重,4小时后再加强灌服一次;D组灌服治疗药物2g/ml/200g体重,3次/日,持续三天。并将三组仍放入人工气候箱,观察三天。注意观察大鼠的体温、体重、精神状态、活动量、饮水量、饮食量、二便及毛色等的变化。第30天处死大鼠,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SIgA的水平。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大鼠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出现体温升高、体重下降、饮水量及饮食量较正常组减少、倦怠嗜卧、尿黄浊、大便稀溏、毛色暗黃无光泽。对照组大鼠体温升高,但维持时间较模型组短,饮水量及饮食量较正常组少,体重减轻、倦怠嗜卧、尿黄浊、大便稀软、毛色暗黄无光泽。治疗组大鼠症状、体征均较模型组轻,且恢复较快。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SIgA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SIg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SIgA水平均显著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均基本符合温病湿热证的特点,而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且维持时间较长,更符合湿热证缠绵难愈的特性。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IL-1β、SIg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高脂饮食不是湿热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模型组和对照组TNF-α、IL-1β、SIg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性升高,其病理生理效应,能从免疫学方面很好地诠释湿热病证的发病规律及部分矛盾性的临床表现。其中SIgA升高而产生的病理生理效应似具备“湿”的特性,而TNF-α、IL-1β升高所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效应理应具有“湿热”双重特性仍有待以后实验深入探讨。三者综合能较好地从免疫学方面阐释湿热证矛盾性的临床表现,SIgA升高还可诠释湿热证湿热交蒸,起病缓慢,病势缠绵的特性。清热化湿方可明显改善湿热证模型大鼠的症状体征,并使免疫指标降低,说明该方具有较好的清热祛湿效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理论探讨
  • 1 概述
  • 2 湿热证的古医籍研究
  • 3 湿热证的理论研究
  • 3.1 病因与发病
  • 3.2 病机
  • 3.3 辨证论治
  • 4 湿热证的现代研究
  • 4.1 湿热病因研究
  • 4.2 湿热模型研究
  • 5 湿热证的病理基础
  • 5.1 病理改变
  • 5.2 免疫学调节
  • 5.3 代谢异常
  • 5.4 其他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清热化湿方对温病湿热证模型TNF-α、IL一1β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清热化湿方对温病湿热证模型SIgA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总结与讨论
  • 1 模型制作的探讨
  • 1.1 湿热证病因的探讨
  • 1.2 对湿热证主症的评价
  • 2 从免疫指标探讨湿热证的特征
  • 3 清热化湿方探析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免疫指标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