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军1姚红2
(1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卅焉耆县人民医院8411001;2新疆巴卅尉犁县医院841500)
【摘要】目的探究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5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采用辛伐他汀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用药半年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采用辛伐他汀疗效显著,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明显,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关键词】辛伐他汀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39-02
血脂异常通常是指人体血浆中的胆固醇或TG异常。糖尿病血脂异常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肌体血中胰岛素相对不足,从而引起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1]。慢性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发病率高,存活率低等特点,该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生活。患者患病后临床表现为心脏功能减弱,排血量不能满足肌体代谢的需要,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为探讨治疗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治疗观察,发现辛伐他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制定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将5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4.3±2.3)岁;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4.2±1.6)岁。排除对他汀类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服药前都给予降压、降糖等常规的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19)30mg/d,对照组给予阿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20mg/d。两组患者均连服半年,1次/d。停止用药后临床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TG、LVEF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mmol/L)
3讨论
临床统计发现,近年来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中约15%为儿童,成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异常约占20%[3]。当人体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发生变化,极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4]。而血液脂质增加异常,人体难以消耗,则会诱发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与血脂异常之间联系密切。
传统治疗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较多,各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一,副作用不同,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能力也不同。有效、安全的药物是改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组的50例患者中,主治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辛伐他汀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优势(P<0.05),这充分说明了辛伐他丁更适合用于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采用辛伐他丁疗效显著,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参考文献
[1]程宇宁,吴赛珠,阮云军,等.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关情况变化10年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24):2840-2842.
[2]陈家伦,陈名道.循证医学的启示,-糖尿病治疗需要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子[J].中华内科杂志,2011,42(1):1.
[3]尹芝兰,赵水平.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25-1226.
[4]吴葆林.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