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

论文摘要

本文以河南西平和浚县为试验地点,根据当地农民的施肥习惯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施肥试验,一种是不同施肥模式的养分管理模式试验,一种是根据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需求等确定氮素供应的目标值,结合土壤无机氮测试,来确定不同时期的氮肥用量的氮调控试验。养分管理模式试验通过三季的大田试验,氮调控试验通过两季的大田试验,探讨了施氮对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根层氮素变化及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两个试验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在不同施肥处理和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在两个地点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氮调控试验,充分证明了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需求等确定氮素供应的目标值,结合土壤无机氮测试,来确定不同时期的氮肥用量,可以达到土壤和肥料的氮素供应与作物氮素需求同步。2.氮素表观损失量与施肥量相关,氮素表观损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从氮素表观损失量来看,养分管理模式试验的优化处理和氮调控试验的Opt.N*50%处理的施氮量可以维持土壤无机氮水平又不会引起氮素急剧损失。3.小麦氮素吸收有两个高峰,小麦季第一个吸氮高峰在越冬前,分别为2008-2009年小麦季西平点和2009-2010年小麦季西平点和浚县点,2008-2009年小麦季浚县点除外。小麦季第二个吸氮高峰在拔节期。玉米季的第一个吸收高峰在拔节期,玉米季度第二个吸收高峰在大喇叭口期。养分管理模式试验,从氮素吸收量来看,小麦季的高产高效处理有利于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玉米季度高产处理有利于植株的氮素吸收。氮调控试验,小麦季的Con.N处理有利于小麦植株的氮素吸收,玉米季度Opt.N*150%处理有利于植株的氮素吸收。4.从越冬到收获,随着小麦生育期的延伸,小麦干物质累积量不断增加,到收获期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大。不同时期,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累积量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养分管理模式试验,高产高效处理的施氮量最利于作物对干物质的积累。氮调控试验,玉米季,Opt.N*150%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小麦季,Con.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5.养分管理模式试验,作物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但不能增加作物的产量,反而降低了作物的产量。2008-2009年小麦季,两个试验点产量均为优化处理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2009年玉米季,西平点,高产处理产量最高。浚县点,农民习惯处理产量最高。2009-2010年小麦季,两个试验点产量均为高产处理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氮调控试验,2009年玉米季,西平点产量CK处理产量最高,浚县点Opt.N*150%处理产量最高。2009-2010年小麦季,西平点Con.N处理产量最高,浚县点Opt.N处理产量最高。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施肥现状
  • 1.3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因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主要问题
  • 1.3.1 肥料利用率很低
  • 1.3.2 土壤无机氮大量积累
  • 1.3.3 氮素损失与环境污染
  • 1.4 研究进展
  • 1.4.1 实现了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
  • 1.4.2 节省了肥料用量、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 1.4.3 降低肥料损失、保护生态环境
  • 1.4.4 其他相关研究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与条件
  • 2.2 试验方案
  • 2.2.1 小麦-玉米高产体系的氮素调控研究
  • 2.2.2 “4+X”共同试验方案
  • 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 2.3.1 群体调查
  • 2.3.2 产量测定
  • 2.3.3 干物质测定
  • 2.3.4 土壤采集
  • 2.3.5 植株采集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土壤无机氮的测定
  • 2.4.2 土壤全量的测定
  • 2.4.3 植株全量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1.1 养分管理试验施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1.2 氮调控试验施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2 施氮对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
  • 3.2.1 养分管理试验对植株吸氮量的影响
  • 3.2.2 氮调控试验对植株吸氮量的影响
  • 3.3 施氮对作物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3.3.1 养分管理试验施氮对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吸收的影响
  • 3.3.2 氮调控试验施氮对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吸收的影响
  • 3.4 施氮对无机氮的影响
  • 3.4.1 养分管理试验施氮对无机氮变化的影响
  • 3.4.2 氮调控试验施氮对无机氮变化的影响
  • 3.4.3 氮调控试验实际施肥量的计算
  • 3.5 施氮对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
  • 3.5.1 养分管理试验施氮对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
  • 3.5.2 氮调控试验施氮对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
  • 4、结论
  • 5、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04)
    • [2].美国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的效益分析[J]. 世界农业 2017(08)
    • [3].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解析[J]. 广东科技 2014(22)
    • [4].浅谈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的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1)
    • [5].有机和无机肥配施对豫中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6].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及特征[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6)
    • [7].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7)
    • [8].小麦—玉米轮作田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5)
    • [9].冀中南小麦/玉米轮作氮素循环及高效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9)
    • [10].冀中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磷素周年循环及高效利用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4(03)
    • [11].泌阳县小麦玉米轮作平衡增产技术中品种搭配与施肥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7)
    • [12].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成本收益变动及原因分析[J]. 粮食经济研究 2018(01)
    • [13].晋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14].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的增产效应[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4)
    • [15].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长春地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4)
    • [16].内蒙古东北玉米轮作及生态种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6)
    • [17].砾石覆盖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7)
    • [18].小麦—玉米轮作种植钾肥的合理施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5)
    • [19].小麦-玉米轮作一体化保护栽培期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2)
    • [20].滕州市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肥力评价及利用[J]. 中国农技推广 2015(10)
    • [21].白术—玉米轮作对白术植株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02)
    • [22].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1)
    • [23].华北平原种粮大户小麦-玉米轮作系统能值分析——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10)
    • [24].持续氮素调控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氮素利用和表观损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 [25].河北省高产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生境特征及养分平衡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1)
    • [26].山西临汾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1)
    • [27].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 乡村科技 2017(26)
    • [28].寒地花生-玉米轮作少耕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 2016(01)
    • [29].小麦玉米轮作制“四肥五水一菌剂”简化高效技术模式[J]. 现代农村科技 2012(11)
    • [30].平菇、玉米轮作技术[J]. 食用菌 2013(05)

    标签:;  ;  ;  ;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