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

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

论文摘要

近代以来,“欧风美雨”持续东来,至清末民初,“欧化”、“西化”思潮盛行,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中西文化的交锋自此便一直贯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西学输入步伐和规模的迅速加大,传统文化遭到了更为猛烈的撞击。自晚清以来思想界兴起的新旧学之争、中西学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遂演化为一场更为深入持久的东西文化的大论战。虽然在此论战中,文化保守主义的观点始终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作为其“符号”的“国学”却在文化保守主义者及新派人士“殊道同归”的推动下,成为热学,同时还带来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国学热”,诞生了各色各样的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在众多国学教育机构中,有一所被知者誉为“与清华国学研究院齐名”的国学教育机构,她便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创办于1920年底,是一所私立国学专科学校,比北大国学门尚早近两年,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的教育与研究中有着成功的探索和不凡的贡献。值得当今学术界、教育界认真研究和借鉴。 唐文治是无锡国专的灵魂,无锡国专体现了唐文治的个人特征。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思想、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方法无不深受其影响。唐文治(1865-1954),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儿时即怀有“伊尹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学思想和理想一直是他的人生目标。1892年进士及第,开始在清廷为官,官至商部右侍郎,署理尚书。唐文治为官时即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兴办西式学堂,认为“理学为体,洋务为用”是转变世风、重振国力、挽救清王朝的唯一途径。1906年以丁母忧为名辞官,此后再未涉足政治。1907年受邀赴上海任实业学堂监督,从此终生从事教育。1920年,复辞去该校校长之职。 同年受施肇曾邀请创办私立无锡国学专修馆,第二年正式开馆上课。1928年更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院,1929年更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9年,改名为中国文学院,1950年与苏南师范学院合并,无锡国专至此结束。唐文治以“正人心、救民命”为办学宗旨,认为今日之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沉沦,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极为困苦。欲拯救这一切,必须以儒家思想道德“正人心”始,人心正,方能改变社会风气,重塑社会道德,发展实业,学习西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现代国学思潮鼓荡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国学思潮的由来及其内涵
  • 第二节 国学思潮与“整理国故”运动
  • 第三节 国学思潮与国学教育
  • 第二章 无锡国专的掌门人唐文治
  • 第一节 “学而优则仕”
  • 一、唐文治的学术渊源
  • 二、从政与弃政
  • 第二节 从关注教育到转向教育
  • 一、“非士习西法,则终不足以自强”
  • 二、南洋大学堂:兴办实业与保存“国粹”共举
  • 第三节 情系国学,再图发展
  • 第三章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创建和发展
  • 第一节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之初创时期(1920-1927)
  • 一、施肇曾与无锡国学专修馆
  • 二、无锡商绅之襄助
  • 三、草创时期的曲折
  • 第二节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转制发展时期(1927-1937)
  • 一、无锡国学专修学院
  • 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 三、改制后的学校建设
  • 四、危难之中见志节
  • 第三节 无锡国专桂校、沪校并立时期(1937-1950)
  • 一、暂避湘地——流浪大学的开始
  • 二、流浪广西:桂校八年的艰苦岁月
  • 三、国专沪校概观
  • 第四章 无锡国专的运作机制
  • 第一节 校董事会的建立及其职能
  • 第二节 国专的校务管理
  • 第三节 国专的师资聘用
  • 一、坚持不拘门户、德才兼备的用人方针
  • 二、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拓展教学资源
  • 第四节 无锡国专的招生与管理
  • 一、国专的招生制度
  • 二、国专的学生管理
  • 三、成绩考核与毕业
  • 第五章 无锡国专的教学模式
  • 第一节 无锡国专的教育方针
  • 第二节 无锡国专的课程设置
  • 一、国学专修馆时期的课程设置(1921-1927)
  • 二、内迁之前的课程设置(1927-1937)
  • 三、内迁之后的课程设置(1937-1950)
  • 第三节 无锡国专的教学
  • 一、教学主旨与内容
  • 二、教材与教法
  • 三、体育教学与体育运动
  • 四、国学教育与民族抗战精神的激发
  • 第四节 国专的名师风范
  • 一、国专开馆教习朱文熊
  • 二、诗学名家陈衍
  • 三、教务主任冯振
  • 四、校务主任钱基博
  • 第五节 传统书院与现代学校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
  • 一、师生教学互动,营造自由探讨的氛围
  • 二、国专的导师制度
  • 三、注重实践训练环节,发挥学生研究潜能
  • 第六章 无锡国专的教育成就
  • 第一节 国学人才的培养业绩
  • 一、国专培养人才知多少
  • 二、国专学生的社会就业流向
  • 三、唐门“五杰”
  • 四、国专人才面面观
  • 第二节 国学研究之成果
  • 一、教师之著述
  • 二、学术刊物之发行
  • 第三节 无锡国专之社会影响
  • 简短的结语:无锡国专教育事业留下的思考
  • 一、坚持独立不倚的办学精神
  • 二、坚持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
  • 三、注重引导和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經學在現代學術中的艱難定位——唐文治與無錫國專的課程改革[J]. 孔子学刊 2019(00)
    • [2].唐文正作品[J]. 大观 2020(09)
    • [3].父亲的天安门[J]. 长城 2011(11)
    • [4].唐文作品[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7)
    • [5].浅析川合康三、宇文所安中唐文学研究的共见——以对“盛中之变”的认识为中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6].浅析“唐纸”在唐文学发展中的意义[J]. 西部皮革 2019(23)
    • [7].萧颖士与中唐文风[J]. 船山学刊 2010(02)
    • [8].隋与初唐文学思想观的比较[J]. 科技信息 2008(27)
    • [9].《英轺日记》作者问题辨析[J]. 近代史研究 2020(02)
    • [10].从盛宣怀档案中盛宣怀与唐文治信函看盛唐关系(1907—1914)[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6)
    • [11].作为儒家工夫论的读文法——论唐文治的文章理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2].唐人视域下的唐代文坛风气——从唐人论唐文角度述评[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5)
    • [13].回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探索历程[J]. 兰台世界 2012(25)
    • [14].陶渊明对中唐文人的影响及成因[J]. 青年文学家 2009(14)
    • [15].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育人思想与实践研究[J]. 兰台世界 2014(16)
    • [16].唐调:语文吟诵教学的瑰宝——“苏派教育家唐文治”课题研究撷珍[J]. 中学语文教学 2013(02)
    • [17].大学名校长之唐文治:一种心理传记学的探索[J].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 2013(00)
    • [18].重庆市外侨办唐文一行赴江津考察调研[J]. 重庆与世界 2013(10)
    • [19].中唐文士社会身份认同的焦虑及成因[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0].清劲典雅 稳健秀逸——唐文秀的书法艺术[J]. 中国书画 2013(03)
    • [21].历史意识与初唐文学[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2].论唐人评唐文中的品评情结[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8)
    • [23].唐文忠:吉林敦化市委书记开网店[J]. 领导决策信息 2015(45)
    • [24].《唐文拾遗》《唐文续拾》重出误收考[J]. 西部学刊 2019(14)
    • [25].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教育追求——从“无锡国专”看唐文治的君子人格[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3)
    • [26].美好教育在天成——天成校长唐文红履新实录[J]. 中国教师 2011(12)
    • [27].陈柱和陈衍、唐文治的学术交往[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8].颠倒黑白,莫此为甚!——读《探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J]. 中华魂 2013(23)
    • [29].开创“普亲模式” 抒写养老服务产业新篇章——记普亲集团董事长唐文湘[J]. 社会福利 2014(05)
    • [30].弃官从教舍名利 乐育英才分国忧——记上海交通大学首任校长唐文治先生[J]. 教育与职业 2009(04)

    标签:;  ;  ;  

    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