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1](2022)在《新常态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认为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将新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方式相结合。针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与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以中职会计人才培养为依据,建立科学的专科课程系统。对此,文章阐述了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刘金焕,范国锋[2](2021)在《“大智移云区”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转型中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如何契合"大智移云区"的时代需求,做好会计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是摆在高校和任课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基于此,文章以"大智移云区"时代对应用技术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切入点,以智能会计为核心,尝试构建"教学做创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大智移云区"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林亚囡[3](2021)在《本科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技术与会计的融合与发展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本科高校积极致力于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以浙江大学智能财务班(会计学专业)、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专业(智能财务方向)和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智能方向班)为研究样本,分析三所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究目前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性,针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东光明[4](2021)在《会计专业协同育人与综合评价研究——基于会计职业价值观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会计职业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教育切入点,依托协同理论,探索会计职业价值观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并提出基于直觉模糊集与直觉模糊熵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会计职业价值观下会计专业协同育人提供借鉴与参考。
李玉菊,朱俞青[5](2021)在《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教融合是国家赋予高校的新的历史使命。本文将科教融合引入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贯穿OFPU(1)理念,引领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在分析国内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实践路径:做好一流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调研,强化科教融合主导下的理论基础培育;构建科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打通科教融合短板;制订科教融合相适应的科研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打造科教融合的教学资源平台,优化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李小花[6](2021)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发展,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导向予以职业教育重点扶持,于2019年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在对接科技发展趋势、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关于"1+X"证书制度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着力点,可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率,提升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高职院校亟需探索和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下文在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的相关内容研究,旨在能够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会计岗位的适应性。
赵文静[7](2021)在《探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文中研究说明如今,培养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使得他们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完全胜任。但是,由于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观念的限制,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精确的定位和基础理论课设定、课程内容的比例和实践活动相对失衡。文章主要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方法。
支明园[8](2021)在《大数据视域下“1+X”助推校企产教融合共建高职会计专业的探索——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大数据视域下"1+X"助推校企产教融合共建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背景、建设举措及建设成效,提出与"1+X"培训评价组织深度合作,校企共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将"X"完全融入"1"的融合课程模式;引企入校,共建"真账+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智能财税共享中心"等阶段性策略,以推动数智化时代的高职会计专业高质量发展。
罗勇[9](202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新文科"是新时代文科创新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坚持立德树人、立足中国、融通中外。文章认为改革实施路径包括重塑培养目标、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构建质量文化。在会计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会计与科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保证培养出符合"新文科"需要的会计人才。
田圆圆[10](2021)在《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背景下,我们的会计教学正经历一个变化期。本文于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和单位是云南十余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02份,访谈以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进行,共访谈60名中职会计教师(含校级领导),其中25名电话访谈,35名电子邮件。主要从被调查者情况、JITT和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基本情况、会计教学现状几方面分析,发现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教学方式不佳;2.教学媒体创建缺乏渠道、教学策略层次不分;3.教学缺乏情境、教学资源质量存疑;4.教学过程能动性差、教学活动难度大;5.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JITT”和“云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JITT云教学模式”,它可以把特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其中JITT即“及时教学”、“适时教学”或“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英文名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它通过及时的学情反馈来引导会计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前已有的学情、课中的学习效果、课后巩固的承成效反馈及时掌握,以提升教学效果。“云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由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的中的融合与应用,它主要以云教材为介质,构建云教学资源,师生可践行逆向翻转课堂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行为的定量评估。本文先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的情境与资源、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和教学的反馈5个方面,对中职会计专业主修科目《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再以《会计凭证》为例,展示了完整四节课(4课时)实施过程。JITT云教学的研究开展于XX学院中专部,历时3个月,共12周一起和师生参与教学。教学对象为2019级会计中职生一共8个班489人,其中四个班作为对照班,随机抽取其余4个班作为新模式实施的对象(实验班),采用两组被试比对的方法,对效果进行评价,看新模式是否解决了上述中职会计存在的主要5个教学问题,并延伸出此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二、探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新常态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 |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
(三)中职院校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
(四)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不完善 |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一)加强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学习合作 |
(二)以现代信息时代的会计岗位需求来要求学生的能力 |
(三)重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
(四)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的意识 |
(五)建议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
四、结语 |
(2)“大智移云区”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大智移云区”背景下应用技术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
三、“大智移云区”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架构 |
(一)有关智能会计的部分研究成果 |
(二)应用技术型智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理论 |
1. 高校与学术团体的探索。 |
2. 专家、学者的探索。 |
(三)应用技术型智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 |
四、结语 |
(3)本科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实践分析 |
(一)样本选取 |
(二)培养目标分析 |
(三)课程体系和设置分析 |
二、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矛盾性 |
(一)会计主导还是技术主导 |
(二)传统财会课程的传承还是重构 |
(三)技术的多样性与学分的有限性 |
三、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建议 |
(一)以需求为导向,重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
(二)以供给为落脚,构建高校内部人才培养共同体 |
(三)以师资为抓手,强化数智配套资源建设 |
(四)以科技为载体,融入智能技术伦理风险课程 |
(5)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 科教融合与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 |
(一) 科教融合 |
(二) 国内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 |
二、 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
(二) 教学与科研存在“两层皮”现象 |
(三) 教学资源平台较为单一 |
三、 会计学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 |
(一) 针对一流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调研(Observe) |
(二) 构建与科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Finding) |
(三) 制订科与教融合相适应的科研指导体系(Practice) |
(四) 打造科教融合的教学资源平台(Use) |
(6)“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2“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具体 |
2.2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创新不够 |
2.3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设置较少 |
2.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
2.5高职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薄弱 |
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
3.1 规划制定详细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3.2 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 |
3.3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设置 |
3.4 创建“双师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
3.5 搭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质量会计实验实训基地 |
4 结语 |
(7)探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更新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
二、明确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三、改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模式 |
(一)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有效转变 |
(二)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有效转变 |
(三)实现学生“会答问”向“会提问”的有效转变 |
四、开设单独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 |
五、建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
六、基于就业和实训导向,培养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
(一)促进校企合作,增强师资力量 |
(二)创建校内实训场所,应用学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三)优化教学手段,实现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现代化 |
(四)鼓励与引领学生顺利取得“双证书” |
(五)大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
七、结语 |
(8)大数据视域下“1+X”助推校企产教融合共建高职会计专业的探索——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制度背景 |
二、建设举措 |
(一)与“1+X”培训评价组织深度合作,校企共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二)实施将“X”完全融入“1”的融合课程模式 |
1.构建体现“智慧会计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
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1+X”融合课程的表述举例(两门) |
(三)引企入校,共建“真账+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四)建成“智能财税共享中心” |
三、现阶段建设成效 |
(一)构建前沿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二)构建突出“智慧会计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探索“X”融入“1”的融合课程模式 |
(三)承办广西区“1+X”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师资培训 |
(四)打造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新”团队 |
(五)搭建会计人力资源合作平台,助力大学生“双创”教育和就业工作 |
(10)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JITT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云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的介质 |
三、“及时教学(JITT)云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脱域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认知双加工理论 |
四、资源依赖理论 |
第三章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
四、调查内容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二、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
三、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JITT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媒介设计 |
一、教学策略设计 |
二、教学媒介设计 |
第三节 教学的情境与资源设计 |
一、教学情境设计 |
二、教学资源设计 |
第四节 教学的过程与活动设计 |
一、教学过程设计 |
二、教学活动设计 |
第五节 教学的反馈设计 |
第五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的课例展示 |
第一节 以原始凭证为例的“JITT云教学”实施简介 |
一、实施原则 |
二、实施步骤 |
第二节 实施环节课例展示 |
一、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布置 |
二、JITT 激励活动 |
三、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 |
四、及时反馈 |
第三节 实施课例简评 |
一、后台学习数据分析结果 |
二、评价 |
第六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第一节 从教师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二节 从学生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传统会计教学设计的模板 |
附录2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3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4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访谈 |
附录5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附录6 云课堂教学反馈表 |
附录7 教师责任感量表 |
附录8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
附录9 《基础会计》课程期末考核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四、探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常态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王莹. 商业观察, 2022(02)
- [2]“大智移云区”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刘金焕,范国锋. 商业会计, 2021(24)
- [3]本科高校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林亚囡. 商业会计, 2021(24)
- [4]会计专业协同育人与综合评价研究——基于会计职业价值观视角[J]. 东光明. 新会计, 2021(12)
- [5]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创新实践[J]. 李玉菊,朱俞青.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李小花. 华东纸业, 2021(06)
- [7]探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 赵文静. 商讯, 2021(21)
- [8]大数据视域下“1+X”助推校企产教融合共建高职会计专业的探索——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 支明园. 广西教育, 2021(27)
- [9]“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 罗勇. 商业会计, 2021(12)
- [10]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田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