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词汇、特别是成语、熟语是不同语言间差别最明显的领域,而且也最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笔者发现,在中日两国人民的语言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语言事实,特别是都经常使用有关名誉与耻辱的词汇,但迄今为止,把对比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熟语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语,以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熟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的语言特征以及成语和熟语所折射的文化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中日双方关于名誉和耻辱的不同文化心理,来探讨一下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本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来源,还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研究现状、本文的立场,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首先,笔者看到中国和日本的语言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主要是从词汇学、语用学、文化对比和文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而很少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因此,笔者即采用这两种理论与方法对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进行对比研究。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对比语言学中的词汇对比方法和文化语言学中的文化背景比较法、文化一元认同法和文化多元比较法探讨有关名誉与耻辱成语和熟语的异同点,特别是两者的差异、原因以及所折射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这一深层文化意义。第三部分是有关名誉与耻辱成语和熟语的对比研究。运用对比语言学中的词汇对比方法,对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进行对比研究。按照表达功能和意义对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进行了分类,通过分类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中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和其词汇的总量比日语多;2、汉日语中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成语和熟语其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都很浓。第四部分是探讨有关名誉与耻辱的词汇所折射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这一深层文化意义。首先是相同点,从人类的欲望、重视面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道德意识的约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人类欲求层次论的角度看,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有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从儒家思想影响的角度看,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好面子”的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从道德意识约束的角度看,中国人和日本人大多都以他律为主,但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实际上却是自律道德意识的产物。其次是不同点,从中日双方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和社会结构的制约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中日双方对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来看,中国人更注重“仁义”,而日本人则更重视“忠义”;从社会结构制约的角度看,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结构,使得中国人更注重家和国的名誉与耻辱,而日本人则更注重自己所属集团的名誉与耻辱。第五部分是通过中日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的不同,对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在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时,交际双方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之中,当一方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要求对方时,就会发生文化干扰现象,造成交流不畅,甚至交流失败。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得出以下四种消除文化干扰现象的方法:1、学习异文化并掌握其特征;2、找出本国文化与异文化的类似点、不同点;3、掌握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4、归纳出干扰的问题点,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训练。第六部分是小结和今后的课题。笔者认为如果能从语用对比分析的角度,并且将英语也纳入有关名誉与耻辱词汇的对比研究,将更全面、更深刻。综观全文,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日语中有关名誉与耻辱的词汇进行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刻的对比研究,并通过中日有关名誉与耻辱的文化心理的不同,对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但由于能力和篇幅有限,本文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指正与批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南宁村庄地名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2].开辟文化语言学的新天地——评Farzad Sharifian教授的《文化语言学》[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0)
- [3].2007-2017年文化语言学综述[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2)
- [4].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霍州村落名研究[J]. 长江丛刊 2020(09)
- [5].中西文化语言学的渊源和语言观比较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29)
- [6].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解析商业命名[J]. 长江丛刊 2017(06)
- [7].从文化语言学、传播学角度解析广告语[J]. 赤子(下旬) 2016(12)
- [8].穆斯林问候语“赛俩目”的文化语言学解读[J]. 伊斯兰文化 2011(01)
- [9].俄罗斯文化语言学发展阶段简介[J]. 世纪桥 2009(11)
- [10].“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高校外教课堂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9)
- [11].以浑沌学理论为基础的文化语言学与“文化相对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 [12].基于文化语言学的中国式英语现象多维度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1)
- [13].语言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评《语言与文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3)
- [14].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黔东方言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文化内涵[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5].音乐专辑命名特点的文化语言学透视[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1(09)
- [16].“真实的力量,民间的智慧”——方言节目的文化语言学思考[J]. 新闻知识 2011(10)
- [17].文化语言学视阈下“马”意象的翻译——基于《蒙古秘史》的个案分析[J]. 校园英语 2019(18)
- [18].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下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8)
- [19].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语篇教学[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0].社会文化语言学“指示原则”与国家形象构建——以习近平联大演讲为例[J]. 外语学刊 2017(03)
- [21].汉语金钱文化熟语初探[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5)
- [22].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J]. 青年文学家 2013(19)
- [23].语言与文化的多维关系研究——评《语言与文化》[J]. 新闻爱好者 2020(05)
- [24].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医学和语言[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12)
- [25].多角度探讨古诗英译的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0)
- [26].“忽悠”浅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27].大理白语亲属称谓及其文化内涵探析[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09)
- [28].文化语言学维度下意象的翻译认知识解及语言转换——以《金缕衣》英译本对比分析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22)
- [29].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泰语“请”文化内涵研究[J]. 学园 2018(23)
- [30].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诗歌翻译浅谈[J]. 文史月刊 2012(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