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255100

“文体意识就是对不同文体有自觉的理解、感受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觉选择适切的阅读方法和姿态,能根据教表达的需要自觉选择合适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来成文。”李竹平老师如此界定,不仅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文体意识,而且指出了文体意识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作用。黄伟老师认为:“文体意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形文章图式。”这一概念将文体意识指向了“一类文体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而且告诉我们这种文体意识的形成是立足于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基础之上的。结合这两个概念,我们发现文体意识植根于阅读和写作,又服务于阅读和写作中,是主体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对某一类文体的知觉映象,是主体对其所接触的所有关于此文体的内容、形式和写法的抽象和概括。

简单说来,就是关于这类文体的所有知识构成的一个心理结构。文体意识是主体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人们读写实践的成效。

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弊颇多,特别是教师普遍缺乏文体意识,忽视文体特点,不能充分挖掘不同类文体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在“教什么”“怎么教”上意识模糊,从而使课堂形态呈现出千课一面的简单化、模式化倾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本意识。

一、在阅读实践中构建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文体意识的培养要植根在大量的文体阅读实践中,正所谓“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师在具体的文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运用相应学习策略的过程中体悟学习方法、建构学习策略,逐步建立不同文体的阅读图式,并努力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情境平台,通过文体图式的同化、顺应、平衡,促进学生文体意识的进一步形成和阅读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学伊始,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先前学过的《火星一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秦兵马俑》等几篇说明性的课文,明确说明性课文的学习重点:一是了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介绍了事物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二是了解事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事物特点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来介绍事物。接着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第一步“整体默读,把握说明要点”,即运用整体阅读的策略,了解课文介绍埃及金字塔哪几个方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第二步“精读文本,了解事物特征,体悟说明方法和说明效果”,即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介绍清楚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第三步“比较品评,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即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据说”“差不多”“有人估计”等词,体会这些看似模糊的词语正体现了说明性文章用词严密、科学准确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说明性文章阅读的一般模式。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相应的说明文,促使学生学习策略的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实质转变。

二、在比较品评中感受不同文体的语用特征

文体意识不仅仅表现在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文体在语用表达上的特点。不同的文体在语用表达上是不同的,这是由其语用功能、语用目的所决定的。

三、在潜心领悟中把握不同文体的语用构思

语用构思是文本作者藏在语言文字表达中的语用方法,大到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中到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的运用等,是文本币“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文本语用构思的把握,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深入地领悟文本的内容,提高文本理解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储备必要的语用经验,逐渐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语用构思不仅因文体而异,也因文而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一篇篇课文学习中慢慢积淀,从而丰富图式,渐渐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

如《谈礼貌》,课文中列举了“让路、踩裙、刮脸”三个事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这三个事例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这样构思,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这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是从古到今,符合人们的一般阅读习惯;二是这三个事例存在着递进关系,第一个事例是牛皋和岳飞有求于人,礼貌是理所应当的,是一种基本层次的礼貌;第二个事例是无意犯错,礼貌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较第一次礼貌,层次深了一点;第三个事例是他人犯错,这时还对人礼貌,则体现了人的一种宽容涵养,礼貌的层次更深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说理文中如何安排事例的先后顺序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实,这篇课文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举这样三个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作者列举这样三个事例是要说明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都要讲礼貌,从而体会说理文列举事例的典型性,领悟作者构思的匠心。特级教师管建刚曾指出,当下学生习作质量低下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缺乏“段感、篇感”;叶圣陶也曾说过:写作文,无非就是想心思。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丰富不同文体、不同文本的语用构思,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段感、篇感”,很好地帮学生“想心思”,无论是对于阅读,还是对于习作,都将是极为有益的。

须要说明的是,小学阶段的文体意识是种渗透,这表明了小学阶段文体意识培养和确立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是随文学习的,讲究的是巧妙自然,而并非是系统化、模式化的,切不可忽略学段的特点,一味地拔高挖深。

标签:;  ;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