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

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

论文摘要

受体模型是通过对采样点环境样品(受体)的化学和显微分析,确定各污染源贡献率的一系列技术。受体模型的最终目的是识别对受体有贡献的污染源,并且定量计算各污染源的分担率。本研究对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FA-NNC)进行了改进,以多环芳烃(PAHs),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PCDD/Fs)和多氯联苯(PCBs)这三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毒物质为研究对象,对气相中的PAHs(大连地区大气)、植物相中的PCDD/Fs和PCBs(大连地区松针)和沉积物相中的PAHs(白洋淀沉积物)的污染水平、组成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使用FA-NNC对它们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FA-NNC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受体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研究者发现FA-NNC在非负约束的因子旋转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不收敛,而最终导致无法进行来源解析,本研究对FA-NNC模型的迭代终止判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人工模拟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考查,改进后的FA-NNC较好的解析出了预设的4个主要的污染源指纹谱图及其贡献率。通过改进前后FA-NNC应用于实测数据的结果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提供更多的污染源信息,并且更好的复原了污染源的指纹谱图。改进后FA-NNC模型的结果与PMF的结果比较发现,改进后FA-NNC的结果与PMF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改进后FA-NNC可以有效进行污染物的来源解析。植物相中PCDD/Fs和PCBs的来源解析——以大连地区松针为例。对大连地区松针中PCDD/Fs和PCBs浓度数据分析发现,PCDD/Fs在各个采样点的浓度分布较为均匀,松针中的PCBs主要是以低氯代(三氯取代、四氯取代和五氯取代)的PCBs为主,且大连松针中PCBs的组成与我国PCBs产品的组成较为相似。通过FA-NNC和PMF对松针中PCDD/Fs和PCBs进行解析发现,对于松针中的PCDD/Fs,解析得到了4个主要的污染源,分别为燃烧过程的排放(58%~74%),五氯酚的污染(15%~17%),金属冶炼(9%~12%)和交通尾气排放(2%~13%);对于松针中的PCBs的源解析发现,国产多氯联苯产品PCB3和PCB5的挥发是PCBs的主要来源,它们的贡献率分别约为80%和20%,该结果基本与我国生产的多氯联苯产品PCB3(9000吨)和PCB5(1000吨)的产量比基本一致。气相中PAHs的监测和来源解析——以大连地区大气为例。通过对大连地区大气中PAHs的采样和监测分析发现,该地区大气中PAHs的污染并不严重,平均浓度低于中国北方的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并且PAHs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采暖期PAHs的浓度较高,而在非采暖期PAHs的浓度较低。本研究使用FA-NNC模型结合大连当地的PAHs污染源指纹谱图和文献报道的指纹谱图的方法,很好的解析了大连大气PM10中PAHs的来源。FA-NNC模型解析的结果表明,在采暖期大连大气PM10中PAHs主要来自燃煤相关污染源(89%),其次是交通排放(11%),而在非采暖期大连大气PM10中PAHs主要来自交通排放(79%),其次是燃煤电厂的排放(21%)。沉积物相中PAHs的监测和来源解析——以白洋淀沉积物为例。通过对白洋淀地区沉积物中PAHs的野外采样分析表明,白洋淀地区沉积物中PAHs的浓度较低,说明白洋淀地区沉积物受到的PAHs污染相对较轻。上层和下层沉积物中PAHs的组成有较大的差别,上层沉积物样品中含高环的PAHs较多,而下层沉积物中低环PAHs占很大比例,表明白洋淀地区PAHs的主要污染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通过FA-NNC对沉积物PAHs的来源解析的表明,白洋淀地区长期以来的主要PAHs污染源是居民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分别为31%和39%,其次是近30年新出现的燃煤电厂和交通污染源,它们的贡献率约分别是17%和1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进展及本论文选题依据
  • 1.1 持久性有毒物质
  • 1.1.1 持久性有毒物质的定义及特性
  • 1.1.2 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结构、性质及来源
  • 1.2 污染物的来源解析技术
  • 1.2.1 定性方法
  • 1.2.2 定量方法
  • 1.3 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
  • 1.3.1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来源解析研究
  • 1.3.2 二噁英在环境中的来源解析研究
  • 1.3.3 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来源解析研究
  • 1.4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1.4.1 选题依据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3 研究内容
  • 2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的改进及验证
  • 2.1 引言
  • 2.2 模型方法
  • 2.2.1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
  • 2.2.2 非负约束因子旋转终止条件的优化
  • 2.2.3 蒙特卡罗模拟
  • 2.2.4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人工模拟数据对改进后FA-NNC的验证
  • 2.3.2 改进前后FA-NNC应用于实测数据的比较
  • 2.3.3 PMF对改进后FA-NNC的验证
  • 2.4 小结
  • 3 植物相中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以大连地区松针为例
  • 3.1 引言
  • 3.2 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
  • 3.2.1 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
  • 3.2.2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
  • 3.2.3 FA-NNC和PMF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松针中PCDD/Fs和PCB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
  • 3.3.2 FA-NNC和PMF对松针中PCDD/Fs来源解析
  • 3.3.3 FA-NNC和PMF对松针中PCBs的来源解析
  • 3.4 小结
  • 4 气相中多环芳烃的监测和来源解析——以大连地区大气为例
  • 4.1 引言
  • 4.2 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
  • 4.2.1 研究区域
  • 4.2.2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
  • 4.2.3 质量控制
  • 4.2.4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
  • 4.2.5 不确定性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大连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季节变化
  • 4.3.2 多环芳烃的指纹谱
  • 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4.3.3 大连大气PM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 4.3.4 模型结果不确定性分析
  • 4.4 小结
  • 5 沉积物相中多环芳烃的监测和来源解析——以白洋淀沉积物为例
  • 5.1 引言
  • 5.2 样品采集、分析及数据处理
  • 5.2.1 研究区域
  • 5.2.2 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
  • 5.2.3 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模型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白洋淀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和组成
  • 5.3.2 白洋淀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
  • 5.4 小结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创新点摘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朝阳市臭氧来源解析及敏感因素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20(07)
    •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三专家与网友互动:污染物来源解析正以城市为单元展开[J]. 环境与生活 2017(01)
    • [3].开封大气扬尘颗粒物的来源解析[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4)
    • [4].徐州市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来源解析研究[J]. 能源环境保护 2017(05)
    • [5].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 2016(19)
    • [6].鞍山市道路扬尘碳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20(09)
    • [7].大连市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及来源解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7(06)
    • [8].典型重工业城市空气重污染过程特征与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1)
    • [9].粤东北地区秋季臭氧来源解析与生成敏感性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4)
    • [10].2017年夏季泉州市细颗粒物来源解析[J]. 绿色科技 2017(16)
    • [11].宿州煤矿塌陷水域水质评价及污染来源解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2].宿迁市郊区春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20)
    • [13].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来源解析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09(03)
    • [14].2020年春节期间徐州市区污染物来源解析及管控建议[J]. 环境科技 2020(04)
    • [15].开封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18)
    • [16].濮阳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19(08)
    • [17].广州市天河区2016年雨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18(06)
    • [18].无锡市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6)
    • [19].来源解析有哪些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7)
    • [20].山地水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重金属来源解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1].石家庄夏季典型时段臭氧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04)
    • [22].基于数值模式的细颗粒物来源解析[J]. 科学通报 2018(18)
    • [23].海洋表层沉积物中金属镉的来源解析[J]. 海洋通报 2019(06)
    • [24].泉州市大气降尘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16(12)
    • [25].武汉市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04)
    • [26].广州将分步推进公交车纯电动化[J]. 商用汽车 2017(07)
    • [27].“兰州蓝”背景下空气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成因初探[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8].西安市高校校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20(08)
    • [29].苏北某县大气中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J]. 江西科学 2016(03)
    • [30].西安市大气降水污染和沉降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20(02)

    标签:;  ;  ;  ;  ;  

    受体模型应用于典型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来源解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