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 cells, CSCs)是散在分布于角膜基质内神经嵴来源的细胞,对维持角膜透明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CSCs数量稀少,所以在体外对细胞进行培养扩增是必经的研究路径。研究表明,培养于含胎牛血清(FBS)的完全培养基内的CSCs会丧失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然而,当培养于无血清的基础培养基时,细胞虽能保持其特性不变,却无法进行有效增殖。因此,如何在保持细胞生物学特性不变的情况下高效扩增CSCs,是目前研究难点之一。研究表明,出生后增殖性CSCs的细胞数量会迅速减少。当睑裂打开后,所有CSCs的细胞周期进入G0期。最近研究证实,CSCs表达众多干细胞标记物,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十分相似。然而,目前尚缺乏小鼠CSCs是否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成熟DCs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而未成熟DCs则会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而且,角膜内的DCs广泛的参与了多种角膜相关疾病以及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且以角膜内DCs为靶细胞的治疗方法已取得可喜的疗效。因此,对角膜内的DCs,尤其对DCs成熟状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研究表明,位于角膜中央区的DCs完全处于未成熟状态,而位于角膜周边区的DCs则大多处于成熟状态。局部微环境对DCs的成熟状态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所以,我们推测CSCs可能具有影响角膜内DCs成熟状态的功能,然而至今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体外有效扩增小鼠CSCs以及对CSCs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和抑制DCs成熟的功能进行探讨。如下:第一部分小鼠角膜基质细胞的提取、鉴定以及培养扩增目的:研究使用KSFM培养基能否获取具有增殖能力且保持生物学特性不变的小鼠CSCs。方法:将中央区角膜置于EDTA液(20mmol/L)内孵育45min后,用手术显微镊小心剥离角膜上皮层以及内皮层,并将获取的角膜基质置于含300U/mL I型胶原酶的溶液中消化4h。离心后采用DMEM基础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含10% FBS)以及KSFM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常规培养,并采用含1U/mL分散酶的EDTA液消化传代细胞。同时,观察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角膜蛋白多糖(keratocan)、乙醛脱氢酶(ALDH)、细胞角蛋白12(CK1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细胞keratoca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可以从每只小鼠的角膜基质获取约1×104单个细胞。RT-PCR结果显示:原代细胞表达CSCs标记物keratocan和ALDH,不表达角膜上皮细胞标记物CK12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标记物NSE;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原代细胞表达keratocan蛋白。因此,本实验获取的原代细胞为CSCs。培养于DMEM基础培养基内的原代CSCs无法增殖。培养于DMEM完全培养基内的CSCs可增殖,但第3代细胞不表达keratocan和ALDH基因以及keratocan蛋白。培养于KSFM培养基内的CSCs也可增殖,第3代细胞仍表达keratocan和ALDH基因以及keratocan蛋白,且与原代细胞相比,表达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SFM培养基不仅能维持小鼠CSCs的生物学特性不变,还能有效促进细胞增殖。第二部分小鼠角膜基质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样表型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目的:研究KSFM培养基培养扩增后的小鼠CSCs是否具有间充质干细胞样表型以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在去除角膜上皮层以及内皮层后,通过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取小鼠中央区角膜来源的CSCs,并采用KSFM培养基对其培养扩增。收集第2代CSCs,将细胞与造血干细胞标记物抗体(CD34-FITC、CD45-PE)以及间质细胞标记物抗体(CD105-PE、CD90-FITC、CD71-FITC、CD29-APC)共孵育30min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检测。当培养于KSFM培养基内的CSCs达细胞融合后,更换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含10%FBS、10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mg/L维生素C的DMEM培养基)、脂肪细胞诱导培养基(含10% FBS、0.5μmol/L地塞米松、0.5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mg/L胰岛素的DMEM培养基)以及对照培养基(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进行常规培养,每3d更换一次培养基。21d后,对培养于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基以及对照培养基内的细胞进行2%茜素红S染色,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等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培养于脂肪细胞诱导培养基以及对照培养基内的细胞进行0.3%油红O染色,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脂蛋白脂酶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第2代CSCs的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细胞低表达CD34(3.68%±1.44%)以及CD45(9.56%±1.83%),高表达CD29(96.85%±1.91%)、CD90(93.62%±1.65%)、CD105(50.91%±2.56%)以及CD71(45.27%±3.56%)。在成骨诱导条件下,3d时,细胞形态仍然保持梭形,与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差别。7d时,细胞形态逐渐转变为多角形,胞浆内出现黑色颗粒。14d时,开始形成矿化结节,并逐渐增大,21d时,经茜素红S染色,结节呈现鲜红色。对照组细胞未显现出以上成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征象,且经茜素红S染色未见阳性结果。通过RT-PCR检测成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成骨诱导条件下细胞高表达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而对照组细胞低表达碱性磷酸酶且不表达骨钙素。在脂肪诱导条件下,7d时,细胞形态逐渐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胞浆内液滴也逐渐增多。14d时,细胞胞浆内满布液滴,经油红O染色,液滴被特异性染成橘红色。RT-PCR结果显示:脂肪诱导条件下细胞表达脂蛋白脂酶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而对照组细胞未显现出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任何征象。结论:经KSFM培养基培养扩增的小鼠中央区角膜来源的CSCs具有与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型特征,以及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第三部分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作用目的:研究小鼠CSCs培养上清液是否具有抑制脂多糖诱导的DCs成熟的作用。方法:通过尼龙毛柱法获取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T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以测定T细胞纯度。原代小鼠CSCs(105/mL)培养于RPMI 1640基础培养基内,3d后半量换液,6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以备用。在裂解红细胞后,将由C57BL/6小鼠股骨获取的骨髓单核细胞培养于含10% FBS以及10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RPMI 1640培养基内,2d后全量换液,4d后半量换液,6d后收集悬浮和半贴壁细胞,即为未成熟DCs。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11c以测定DCs纯度。向DCs培养液内加入脂多糖(1μg/mL),48h后未成熟DCs可被诱导成熟。为研究CSCs培养上清液对DCs成熟的作用,在DCs成熟过程中,不同浓度的培养上清液(25%、50%)被添加至DCs培养液中。而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成熟状态标记物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分子(MHC-Ⅱ),以对DCs的表型成熟状态进行鉴定;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通过FITC标记葡聚糖内吞实验检测抗原吞噬功能,以对DCs的功能成熟状态进行鉴定。结果:小鼠脾脏细胞经红细胞裂解以及尼龙毛柱筛选提取后,可得到大量单个悬浮的小细胞。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高表达T细胞标记物CD3(93.97%±3.0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培养6d后,细胞集落明显,呈悬浮或半贴壁生长。细胞表面可见长短不一的毛刺状突起,且高表达CD11c(78.61%±4.27%),低表达CD80、CD86和MHC-Ⅱ。细胞经脂多糖刺激48h后,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明显上调。在DCs成熟过程中,将不同浓度的CSCs培养上清液(25%、50%)添加至DCs培养液后,与对照组相比,DCs 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均降低(P<0.01),CD11c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抗原吞噬功能增强(P<0.01)。此外,CSCs培养上清液抑制DCs成熟的作用还呈现出剂量依赖性(25% vs. 50%, P<0.05)。结论:小鼠CSCs培养上清液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DCs表型以及功能成熟,且呈剂量依赖性。因此,我们推测CSCs可以通过分泌可溶性免疫调节因子抑制DCs成熟。第四部分小鼠角膜基质细胞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以及前列腺素E2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目的:探索小鼠CSCs是否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0(IL-10)以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抑制DCs成熟。方法:采用RT-PCR检测原代小鼠CSCs TGF-β2、IL-10、M-CSF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基因的表达情况。据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CSCs培养上清液以及新鲜RPMI 1640培养基内PGE2和TGF-β2的含量。而后,通过应用TGF-β2中和抗体(15μg/mL)以及PGE2受体阻滞剂AH6809(100μmol/L),对CSCs是否通过分泌TGF-β2以及PGE2抑制DCs成熟作进一步鉴定。在DCs成熟过程中,分别作以下不同处理:1,LPS;2,LPS+50% CSCs培养上清液;3,LPS+50% CSCs培养上清液+AH6809;4,LPS+50% CSCs培养上清液+中和抗体;5,LPS+50% CSCs培养上清液+AH6809+中和抗体。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 CD11c、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情况,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通过FITC标记葡聚糖内吞实验检测抗原吞噬功能。结果:RT-PCR结果表明:原代小鼠CSCs高表达TGF-β2和PTGS2,低表达M-CSF,不表达IL-10;ELISA数据显示:与新鲜RPMI 1640培养基相比,CSCs培养上清液内含有较高浓度的TGF-β2(1.46±0.38 ng/mL)和PGE2(21.27±0.94 ng/mL)。向CSCs培养上清液中加入TGF-β2中和抗体,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CSCs培养上清液对DCs表型以及功能成熟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使用AH6809预处理未成熟DCs同样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CSCs培养上清液对DCs功能成熟的抑制作用(P<0.05),以及对CD86和MHC-Ⅱ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但不能逆转对CD80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应用TGF-β2中和抗体以及AH6809,可以提高DCs MHC-Ⅱ的表达和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且存在交互作用(P<0.05);同时可以提高DCs CD80和CD86的表达以及降低DCs抗原吞噬功能,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此外,同时应用TGF-β2中和抗体以及AH6809未完全逆转CSCs培养上清液对DCs成熟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在体外,小鼠CSCs可以通过分泌TGF-β2以及PGE2抑制DCs成熟,且此两种细胞因子可发挥叠加效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蓝光致角膜基质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6(05)
- [2].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4)
- [3].抑制核因子-κB对人眼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 解剖学报 2009(06)
- [4].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两种途径体内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有效性的试验研究[J]. 激光杂志 2011(02)
- [5].角膜基质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04)
- [6].琼脂糖覆盖法构建体外三维培养角膜基质细胞模型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 [7].慢病毒载体体内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的安全性实验研究[J]. 抗感染药学 2016(04)
- [8].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2)
- [9].川芎嗪对角膜基质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3(11)
- [10].角膜基质细胞生物学活性与角膜病变[J]. 国际眼科杂志 2009(10)
- [11].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角膜基质细胞表达MMPs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3(04)
- [12].脂多糖诱导人角膜基质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表达及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3)
- [13].分离培养原代树鼩角膜基质细胞[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9(05)
- [14].血清在构建角膜基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中的作用[J]. 眼科 2017(05)
- [15].人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泌作用与脂多糖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8)
- [16].角膜基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2活性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效应(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2)
- [17].体外培养人角膜缘上皮细胞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9)
- [18].8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05)
- [19].汉防己甲素对兔眼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比较研究[J]. 激光杂志 2009(05)
- [20].本刊组织构建栏目已出版“角膜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章[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0)
- [21].TGF-β在角膜瘢痕形成及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J]. 眼科新进展 2014(11)
- [22].bFGF促进角膜损伤修复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8)
- [23].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改性p(HEMA-MMA)对角膜基质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J]. 电子显微学报 2010(02)
- [24].自体血小板血浆对角膜基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J]. 眼科新进展 2010(08)
- [25].低分子量氨基糖及其衍生物对角膜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标签:角膜基质细胞论文; 扩增论文; 间充质干细胞论文; 表型论文; 分化论文; 树突状细胞论文; 抑制论文; 成熟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论文; 前列腺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