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新的依赖于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物的鉴定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新的依赖于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物的鉴定

论文摘要

黄单胞菌属由大量不同的种和变种组成,它可以侵染包括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在内的392种植物,在全世界每年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能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引起黑腐病,是植物病原细菌与植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的模式菌之一。研究证明,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是大部分植物和动物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致病过程中的关键装置,T3SS功能丧失后,病原菌不再具有致病性。病原菌利用T3SS将被称为效应物的蛋白分子直接注射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这些效应物包括无毒蛋白、致病因子和其它外泌蛋白(如Hrp outer protein,Hop)。全基因组测序为这些效应物的综合鉴定提供了可能,如可以根据启动子活性、与启动子相关的序列模型(PIP-box、hrpⅡbox)或效应物的靶结构域(Leucine-rich repeats,LRRs)来筛选候选效应物等。本研究以全基因组已测序的Xcc8004菌株为研究对象,根据启动子区序列或蛋白结构特征以及调控蛋白HrpG、HrpX芯片杂交结果,将Xcc的所有8个avr基因和2个LRR基因作为候选的效应物基因,利用启动子报道基因、RT-PCR、Western杂交和体内转运检测等方法鉴定这些基因是否为依赖于T3SS的效应物基因。一、Xcc 8004基因组所有的4332个基因的启动子区(起始密码子前25~500bp)搜索结果表明,有66个基因含有PIP-box(TTCGCN15,N16TTCGC),包括正义链上ORF 50个,反义链上ORF 16个;有123个基因含有hrpⅡbox(TTCG…n15,n16…TTCG),包括正义链上ORF 63个,反义链上ORF 60个。候选的效应物基因中,avrBs2和XC4273含有严谨的PIP-box,avrXccB、avrXccC、avrXccE1含有hrpⅡ box。avrBs2在已测序的其它黄单胞菌(X.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X. axonopodis pv.citri, X. oryzae pv. oryzae)中非常保守,但其它无毒基因一致性和相似性都较低,甚至没有同源基因;XC1553、XC4273、HpaF和PopC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二、鉴定了候选基因的Tn5gusA5插入突变体,并构建了这些候选基因的单交换整合突变体。在寄主植物萝卜和甘蓝上对这些突变体的致病性检测表明:无毒基因avrBs2是Xcc的致病相关基因;XC4273基因突变后,Xcc的致病性显著下降。三、野生型Xcc 8004在光头芥菜上不能致病。但当avrXccC基因突变后,Xcc在光头芥菜上变的可以致病。avrXccC是寄主特异性基因,它与寄主植物光头芥菜对Xcc的抗性有关。四、Xcc在抗病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态型Col-0上不能致病,而XC1553的突变体具有致病特性,这种类似于无毒基因的特征可以被XC1553基因反式互补。因此,推断XC1553是一个无毒基因。五、构建了8个无毒基因的avr-hrpG双突变体和2个LRR基因的启动子报道基因。实验结果证明avrBs1.1、avrBs1、avrXccB、avrXccC、avrXccE1、XC1553和XC4273的表达是受hrpG调控的,除avrBs1和XC4273外,这些基因还受hrpX调控。六、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可以导致hrp基因组成型表达的Xcc 8004*,尝试了通过Western杂交将其用于效应物分泌检测的可能性。七、以AvrBs1的功能区为报道蛋白,分别证明XC1553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XopN同源的XC0241是Xcc依赖于T3SS的效应物;利用Xcv已知的效应物AvrBs3的功能区为报道蛋白,证明了AvrXccC也是依赖于T3SS的效应物。总之,本研究对Xcc 8004注释的所有编码Avr和LRR蛋白的基因,在致病性、表达调控和效应物分泌或转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了两个寄主特异性基因,证明了三个基因的编码产物为Xcc新的依赖于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因组研究
  • 1.1.1 人类基因组计划
  • 1.1.2 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 1.1.3 基因组的测序
  • 1.1.4 基因组的注释
  • 1.1.5 微生物比较基因组
  • 1.2 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 1.2.1 病原菌致病相关的生化因子
  • 1.2.2 病原菌的分泌系统
  • 1.2.3 植物病原菌hrp基因簇及其调控
  • 1.2.4 依赖于T3SS的效应物研究
  • 1.2.5 富含亮氨酸重复与寄主-病原菌相互作用
  • 1.3 寄主的抗性基因(R)
  • 1.4 微阵列分析研究病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
  • 1.5 黄单胞菌属特征及其分类现状
  • 1.6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 1.6.1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及其致病性
  • 1.6.2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小种分化
  • 1.6.3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的基因组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菌株和质粒
  • 2.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2.2.1 大肠杆菌(E.coli)
  • 2.2.2 黄单胞菌(Xcc)
  • 2.3 菌种保藏
  • 2.4 常用抗生素
  • 2.5 常用溶液、缓冲液
  • 2.6 细菌核酸的制备
  • 2.6.1 细菌总DNA的提取
  • 2.6.2 质粒的提取(碱裂解法)
  • 2.6.3 细菌总RNA的提取
  • 2.6.4 cDNA的合成
  • 2.7 细菌总蛋白的制备
  • 2.7.1 供试菌株的培养
  • 2.7.2 胞内及培养液中的蛋白制备
  • 2.8 凝胶电泳
  • 2.8.1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8.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
  • 2.9 Western印迹
  • 2.9.1 转膜
  • 2.9.2 封闭
  • 2.9.3 抗原抗体反应
  • 2.9.4 杂交检测
  • 2.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2.10.1 电击法转化大肠杆菌
  • 2.10.2 氯化钙法转化大肠杆菌
  • 2.11 DNA操作
  • 2.11.1 DNA片段的回收
  • 2.11.2 DNA的酶切和连接
  • 2.12 PCR扩增DNA片段
  • 2.12.1 PCR引物的设计
  • 2.12.2 PCR反应
  • 2.12.3 反转录PCR(RT-PCR)
  • 2.12.4 融合PCR
  • 2.13 DNA测序
  • 2.14 三亲本接合
  • 2.15 突变体营养缺陷型检测
  • 2.16 胞外酶的检测
  • 2.16.1 胞外蛋白酶的检测
  • 2.16.2 胞外淀粉酶的检测
  • 2.16.3 胞外纤维素酶的检测
  • 2.17 胞外多糖的检测
  • 2.18 植物试验
  • 2.18.1 致病性试验
  • 2.18.2 过敏反应(HR)试验
  • 2.19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
  • 2.20 细菌在寄主中的生长繁殖
  • 2.21 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 2.21.1 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 2.21.2 整合突变体的验证
  • 2.22 突变体的反式功能互补
  • 2.23 候选效应物基因的表达构建
  • 2.24 目的基因启动子报道基因构建
  • 2.25 AvrBs3转运检测体系的建立
  • 2.26 候选基因的转运检测构建
  • 2.27 β-葡糖醛酸酶(GUS)活性测定
  • 2.27.1 平板检测
  • 2.27.2 定量测定
  • 第三章 候选效应物基因的确立
  • 3.1 引言
  • 3.2 Xcc 8004中推测的无毒蛋白基因
  • 3.2.1 注释的avr基因基本信息
  • 3.2.2 Avr蛋白的结构域和理化特性分析
  • 3.2.3 Avr蛋白的序列比对(BLAST)
  • 3.3 推测的富含亮氨酸重复(LRR)蛋白基因
  • 3.3.1 LRR基因的基本信息
  • 3.3.3 LRR基因蛋白序列的结构域及理化特征分析
  • 3.3.4 LRR蛋白的序列比对(BLAST)
  • Ⅱ box的搜寻'>3.4 Xcc 8004基因组PIP-box和hrpbox的搜寻
  • 3.5 讨论
  • 第四章 突变体的构建与植株试验
  • 4.1 引言
  • 4.2 突变体的构建
  • 4.2.1 Tn5gusA5插入突变体的筛选和验证
  • 4.2.2 单交换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 4.2.3 avr-hrpG双突变体的构建
  • 4.3 突变体的表型检测
  • 4.3.1 基本培养基生长情况
  • 4.3.2 其它表型检测
  • 4.4 突变体的致病性检测
  • 4.4.1 avrBs2突变体的致病性显著降低
  • 4.4.2 avrXccC是一个寄主特异牲基因
  • 4.4.3 XC1553突变不影响Xcc在萝卜上的致病性
  • 4.4.4 XC4273突变影响了Xcc的正常致病
  • 4.5 XC1553是一个无毒基因
  • 4.5.1 XC1553和XC4273突变体在拟南芥上的致病性
  • 4.5.2 XC1553突变体在拟南芥叶片中的生长动态
  • 4.6 在非寄主植物辣椒上的过敏反应
  • 4.6.1 突变体在辣椒上的过敏反应测试
  • 4.6.2 AvrBs1可以在辣椒ECW-10R上诱导HR反应
  • 4.7 讨论
  • 第五章 候选效应物基因的表达调控
  • 5.1 引言
  • 5.2 利用DNA芯片研究hrpG和hrpX调控元
  • 5.2.1 Xcc 8004全基因组DNA芯片概况
  • 5.2.2 芯片杂交结果中候选效应物基因的表达
  • 5.3 五个avr基因是受hrpG调控的
  • 5.4 四个avr基因是受hrpX调控的
  • 5.5 XC1553和XC4273都是独立表达的基因
  • 5.6 XC1553的表达受hrpG和hrpX调控
  • 5.6.1 启动子报道基因的构建
  • 5.6.2 启动子报道基因GUS活性检测
  • 5.7 讨论
  • 第六章 效应物蛋白的分泌和转运
  • 6.1 引言
  • 6.2 候选效应物基因的分泌检测
  • 6.2.1 候选效应物基因的表达构建
  • 6.2.2 Western杂交检测
  • 6.3 候选效应物基因的转运研究
  • 6.3.1 用AvrBs1作为报道蛋白鉴定效应物
  • 6.3.2 用AvrBs3作为报道蛋白鉴定效应物
  • 6.4 讨论
  • 第七章 总结与结论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1.1 项目来源
  • 7.1.2 研究总结
  • 7.1.3 存在问题和后续工作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原胶寡糖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09)
    • [2].黄原胶寡糖琥珀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性能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2)
    • [3].中科院微生物所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新功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09)
    • [4].中科院微生物所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新功能[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08)
    • [5].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首次发现[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11)
    • [6].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子的载体系统的构建[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7].野油菜黄单胞菌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基因的突变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8].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被首次发现[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8)
    • [9].野油菜黄单胞菌XC3813-3815基因启动子的定位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2)
    • [10].野油菜黄单胞菌的XopR基因功能[J]. 热带生物学报 2015(03)
    • [11].野油菜黄单胞菌XC1892基因与致病力关系的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1)
    • [12].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甘天丝亮特征序列酯酶及其酯酶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包涵体复性及性质(英文)[J]. 微生物学报 2009(02)
    • [13].野油菜黄单胞菌XC3813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3)
    • [14].野油菜黄单胞菌色素的分离与稳定性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5].一个推测的野油菜黄单胞菌Ⅲ型分泌效应子基因XopXccP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4(02)
    • [16].野油菜黄单胞菌的HpaA基因功能[J]. 热带生物学报 2015(02)
    • [17].MarR家族转录因子HpaR和XC0449协同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性[J].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8)
    • [18].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产黄原胶的性质[J]. 食品科学 2014(23)
    • [19].野油菜黄单胞菌效应蛋白AvrXccC与拟南芥BIK1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2)
    • [20].辣椒栽培常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三)[J]. 长江蔬菜 2011(17)
    • [21].野油菜黄单胞菌侵染对核桃生理的影响[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2].固态发酵生产黄原胶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0(08)
    • [23].野油菜黄单胞菌胞内粗酶液催化合成α-熊果苷[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04)
    • [24].野油菜黄单胞菌分泌组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建立[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3)
    • [25].野油菜黄单胞菌葡萄糖激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凯里学院学报 2018(03)
    • [26].黄单胞菌葡萄糖转运系统相关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1)
    • [27].野油菜黄单胞菌中gumD基因的过表达对产黄原胶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02)
    • [28].野油菜黄单胞菌一个假定蛋白激酶基因与多糖合成及致病力相关[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 [29].Xanthomonas campestris CCTCC M2015714以甘油为底物发酵产黄原胶的性质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7(05)
    • [30].黄原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09(04)

    标签:;  ;  ;  ;  ;  ;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新的依赖于Ⅲ型分泌系统的效应物的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