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上海海防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201900

摘要:河道护岸结构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保持水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和谐稳定发展。而在我国中小型河流众多,由于管理方式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型河道的护岸结构存在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护岸结构存在问题,文章尝试对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进行规划与分析。

关键词: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工农业迅猛发展,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河流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生活环境恶化、河流自净能力下降、生态系统紊乱。同时,其还破坏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与周边环境也受到了一定威胁。河流生态功能的修复成为河道整治规划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护岸结构则是保护河道的有效措施之一。下面,笔者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究。

一、传统护岸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大部分都是采用大型石块、混凝土等钢筋结构筑成的防土墙一类的结构物。硬化固化的防护工程主要有干砌石护岸、浆砌石护岸、混凝土护岸等。这种护岸的优势就在于其有效的保证了河道护岸的稳定性,在出现洪灾或者是泥石流等突发性气候灾害时,护岸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其施工比较规模化、大型化,施工操作更加简单。但是这种护岸结构却忽视了边坡可能会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如这种传统护岸在制作期间将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物品,比如说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长性的浸泡在水中逐渐挥发,或者是出现其他的化学反应,这样就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容易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

而硬化混凝土结构在应用时虽然发挥了保护河岸的作用,但是其却使得河岸与水体间物质及能力的相互循环被阻隔,致使部分水生生物的生存难度加大,生态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被扼杀,对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硬化混凝土结构护岸改变了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护岸植被大幅度减少,河岸景观逐渐丧失生机。同时,生活在河道周围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农药、化肥及其他污染物等也可能会在雨水作用下被冲击进入到河流中,由于河流两岸植物减少,其对于各类污染物的拦截作用减弱,这样水体更容易被污染,河流中的污染物质逐渐增多。

二、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特点及影响分析

1、新型生态护岸技术特点

相较于传统护岸来说,新型护岸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制作材料上,其主要采用的是植物与土工布料相结合的方式,化学物质的应用大幅度减少。该类型的护岸借助植物根系的锚固与加筋作用,使得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减少,水体对护岸所产生的冲击作用大幅度减弱,河岸断面的稳定性得以有效保持。同时新型护岸还可以借助植物根系的涵养作用,对河流水位进行适当调节,而植物与微生物所特有的降解功能,还可以适当改善河道的水质环境。根据我国中小型河道特点以及自然环境,新型护岸结构主要有植物护岸、土工编织袋种植护岸、土工网格复合植被护岸等。

2、新型护岸结构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新型护岸结构在应用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增强了河岸坡的稳定性,水土流水问题减弱。一般来说新型护岸工程的制作材料主要为植物、石材、木料以及多孔土工布材料等。其中石材、木料及多空土工布材料具有稳固边坡的作用,而植物材料的应用则可以起到保护表层土壤的目的,在植物材料作用之下,雨水对河道直接冲击作用减弱,岸坡的土体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其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二是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有效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新型护岸的主要原材料为植物,植物具有吸收和降解水体中有害物质的作用,水环境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同时,护岸所运用的多孔材料,还为鱼类修筑鱼巢和鱼道提供了更多可能,其为多种不同类型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有效美化和改善了局部气候环境。新型护岸所适用的材料以生态环保型为主,这使得植物绿化面积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护岸涵养水分的能力提升,局部小气候也因此得到有效改善,比如说,借助植物所特有的遮盖作用,减少了太阳直射面积,这样河流水温得以调节,有助于水域中各种生物的成长,生态环境因此改善。

三、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原则

1、保证护岸的稳固安全

稳固安全是护岸结构治理规划的基础性原则之一。在设计护岸期间如果河流的蓄洪排涝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那么即便护岸结构设计再出色,其价值也难以凸显。因此,在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期间,需要从稳固安全的角度入手,尽可能选择植物根系表发达,固岸能力强的植物种类,提高护岸土体的抗压能力。同时土工布结构则需要选择孔洞比较多的材料,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域中各种生物能够拥有更加宽广的生存空间,促进生物的健康生长。

2、实现资源、生态和环境统一

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时的基础原则之一,在治理规划护岸期间如果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护岸结构设计也就毫无意义和价值了。因此,在具体的设计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大规模工程施工,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频率,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河道附近的天然石材和木材等,这样做不仅可能达到不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二次施工建设所带来的污染。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调研河道周边地秒情况,分析水文、水位等自然条件的特点,分析护岸结构成功设计之后,将会对当地水域环境带来何种影响。在对河道水域环境进行对比调研分析之后,确定护岸设计材质类型,实现资源、生活和环境的统一,为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3、保证水陆生态系统顺利交换

水陆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能割裂存在,同时其还会彼此影响,如在陆上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后,雨水和地下水循环会将陆地上的污染物带入到河流中,进入导致水域生态系统被破坏,同样的当水域生态系统出现污染,蒸发作用将会使水域中的水汽进入到空中,最终变成有污染的雨水破坏陆地生态系统。所以说,在新型护岸规划设计期间,还需充分考虑水陆生态系统的交换需要,尽可能降低污染,保证二者之间能够顺利的交换各类物质。

4、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护岸经济实用

通常情况下中小型河道护岸的规划设计并非是一劳永逸的,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护岸结构可能会被破坏,因此负责河道安全维护的水利局工作人员还需定期的检修护岸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果其出现问题之后,则需要及时的进行修复。同时,由于地形复杂多变,不同河道护岸在设计期间所需要的成本差异也比较大。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支出,在设计规划新型护岸结构时还需从经济适用的角度,选择最为合适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提升护岸结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中小型河道护岸结构是保证生态环境和谐稳定发展,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可用于做河道护岸结构的新型低碳环保材料也越来越多,在应用这些新型材料时,必须要从节能环保、生态经济实用的角度入手,发挥护岸防洪与生态环保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志强,周晓宏,张引,周伟健.农村小型河道生态护岸技术建设实践与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5(09):15-17.

[2]兰耀银.河道生态护岸的建造及施工质量控制[J].智能城市.2016(04):202.

[3]王英华,王玉强,秦鹏.浅析新农村河道生态护岸型式及选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3):102-104.

标签:;  ;  ;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