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技术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手段。”类似这种观点正在成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的认识导向。确实,在屡次经历了技术乐观论者未能兑现的美好“承诺”之后,在经历了一批批技术悲观论者始终无法阻挡的技术进驻教育领地的哀叹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技术工具论”作为理性回归之所。但是,正是这种迎合了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流俗观念”把教师与技术的内在关系从认识上进行了人为疏离。只有诉诸于哲学思维,才能揭示技术表面现象中隐藏着的巨大“秘密”。哲学的“技术转向”,为我们从技术视野(我们选择的是带有人文主义传统的广义技术视野)考察教师,揭示教师与技术的深层次内在关系打下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关于主客体双向互动的实践关系的理论,为我们超越教师与技术关系的传统认识格局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依据。技术产生作用并留下技术作用的印迹,即“技术性”。从技术的本质来看,技术的作用将事物存在的自然状态或发展的自然进程“打断”,通过人为干预将事物带入“人工进程”。技术性即“非自然性”或“人为性”。从教师的职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意义来看,技术性是教师职业本身固有的内在属性。教师本质力量的技术性是技术作用于教师的内在依据,也是技术对教师产生作用的确证。技术作用于教师发展实质上就是教师本质力量不断融入技术性的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技术化。从主客体实践关系来看,教师与技术的双向互动、双向建构,既推动了技术的教育化,也导致了教师的技术化。后一方面即教师的本质力量在技术作用下发生的解构与重构,技术性被纳入其中。技术作为一种既具变革性又有整合性的力量,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历史地来看,特定时代的技术负载着特定的时代精神,教师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每个时代,教师的技术化与教师发展都有一条无形的纽带密切关联在一起,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关于技术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的历史图景。从前现代到现代,技术被注入了科学理性。教育科学化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师专业化共同的知识基础。技术化与专业化联盟,将现代性连同技术性纳入教师本质力量,推动了教师向现代技术型专业发展的取向,技术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师职业特性的第三向度。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在“高技术、高人文”的后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教师技术化呈现出新特征,有望推动教师发展向人文向度复归。无论从逻辑分析还是从历史事实来看,技术之于教师都不仅仅是工具,教师之于技术也不只是操作者。技术不仅构造了教师的教育生活世界,也塑造了生存于其中的教师。我们要克服单纯从技术的功能或单纯从教师的能力出发的单极思维方式,坚持实践方法论原则,在教师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技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技术视野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7(19)
- [2].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 华中建筑 2010(03)
- [3].建构技术视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