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自“重商主义”以来,各时期的经济学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力图找出能够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办法。然而,目前为止,任何经济学家或经济增长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影响经济增长的全部因素。因此,可以说,经济增长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以斯密为代表人物的古典学派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然而,在这样一个大力倡导经济自由的学派中,也特别明确地指出了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确保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足可见公共产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基础型产品,时时刻刻影响着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交通运输、电力水利、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等;另一方面,公共产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其在经济中发挥着比私人产品更加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就一件普通的私人产品而言,它对经济的影响常常只体现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一旦交易达成,该产品的经济效应往往也就随之消失了。但是,公共产品则不同。它不仅可以与私人产品发挥着同等的经济效应,还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正外部性对经济产生更多层次和更加深远的影响。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公共产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具有普遍共识的,并且也做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是,其中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公共产品的社会效应,以及如何保证其有效供给,很少有研究关注公共产品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因此,本文将把公共产品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公共产品看作为另一个解释经济增长的因素,尝试分析公共产品供给及其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重重影响,并且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长短期经济效应差异,创新性地把公共产品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工具,提出有利于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选取了公共产品中的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和制度作为研究目标,在分别考察各类产品经济效应的基础上,综合比较其在长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进而提出有利于熨平经济周期的公共产品供给策略。介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基于以上逻辑思路,本文可以分成导论、经济影响分析和经济效应比较三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至于曾有学者说过,谁能彻底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产品也必然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公共产品的角度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力图为公共产品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此外,在比较各类公共产品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尝试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策略的宏观政策建议。第二章至第六章为经济影响分析部分。在第二章中,通过梳理回顾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从公共产品角度解释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某一具体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没有各类型产品的比较分析,也没有把公共产品供给当作宏观调控工具方面的研究。然而,这些单个产品的经济效应研究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理论基础。第三、四、五章分别为基础设施、教育和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在这三章中,各类型公共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分成了三个波次。其中,第一波影响是指各类型公共产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即公共产品所属行业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和拉动作用;第二波影响是指各类型公共产品供给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部门,进而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间接影响;第三波影响是指各类型公共产品供给对生产要素及其它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即考察公共产品供给如何在长期中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研究发现,在1991年到2007年期间,我国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行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平均比重分别为5.91%、2.32%和1.04%,其对当年GDP的平均贡献度分别为8.47%、5.19%和2.52%,并且总体呈现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而逐步上升的趋势。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及长期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要素配置和商品流通效率来实现;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和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社会保障则主要是通过多方面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六章是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由于数据的可得性问题,本章没有采取同前三章相同的分析方法,而是从经济市场化、经济主体多元化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考察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和理论分析发现,稳定且有力的政治制度支持,以及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受到挑战和制约的条件下,除了提高技术水平之外,还应该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来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第七章为经济效应比较部分。通过比较前几章的分析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和制度四种公共产品中,对我国经济增长短期影响最大的是基础设施,其次是教育,然后是社会保障和制度。在长期影响中,由于各种公共产品的影响侧重各有不同,无法比较熟重孰轻。在经济发展的正常时期,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弱势和未来的战略目标自主调整各类型公共产品供给策略。然而,在特殊时期,则应该把各类型公共产品的短期经济效应考虑在内,有针对性的加大某一类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应对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性增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京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16)
- [2].少数民族反贫困策略思考[J]. 智库时代 2018(34)
-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农民需求表达存在的问题[J]. 知识经济 2014(04)
- [4].浅谈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企业 2018(01)
- [5].公共产品财政供给及现状浅析[J]. 财会研究 2013(08)
- [6].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并列使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 [7].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区别[J]. 咸宁学院学报 2009(05)
- [8].供给侧改革在农村公共产品中的实践研究[J]. 财富生活 2019(16)
- [9].如何控制公共产品的溢出效应[J]. 经济导刊 2010(07)
- [10].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综述[J]. 现代商业 2015(17)
- [11].如何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J]. 时代金融 2013(03)
- [12].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建议[J]. 知识经济 2011(10)
- [13].农村公共产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
- [14].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的检视与反思[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9(04)
- [15].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J]. 知识经济 2011(06)
- [16].以“倾斜”实现“均等”——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冷思考[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01)
- [17].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的检视与反思[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05)
- [18].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分析[J]. 农家参谋 2017(21)
- [19].农村公共产品研究方法和观点评述[J]. 税务与经济 2009(05)
- [20].加大乡镇公共产品供给,加速小城镇的发展[J]. 工业技术经济 2008(11)
- [21].PPP融资模式研究——以A项目为例[J]. 河南建材 2014(06)
- [22].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2(03)
- [23].农业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08(05)
- [24].民营资本在收费公路中的发展问题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5].对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的检视与反思[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11)
- [26].公共产品供给、机会不平等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研究评述[J]. 宁夏社会科学 2018(04)
- [27].基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下的我国教育多元供给问题[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8].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共产品的价格监管[J]. 中国物价 2014(09)
- [29].公共产品视角下西藏“安居工程”性质浅析[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30].公共产品私人供给与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