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来预测吲哚类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裂解规律

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来预测吲哚类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裂解规律

论文摘要

质谱技术因具有检测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和试剂少的优点,已成为分析化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之一。特别是各种色谱与多种模式质谱的联用技术,兼备色谱的高分离度、高通量及质谱的普适性、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经成为了分离和分析复杂样品的首选方法。但是,化合物的质谱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相当复杂,而且与核磁共振相比,质谱所提供的结构信息相对较少。所以,在发展分离分析技术的同时,对基于质谱平台的海量高维数据的分析仍然是当今分析化学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解读质谱、从质谱中正确提取数据、把质谱的裂解规律与化合物的结构联系起来,全面准确的分析鉴定复杂体系,同时也为化学计量学、量子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论文针对制约分析科学中所依赖的大量质谱数据难以解析的问题,从电子在有机物离子中的转移规律和能量角度出发,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吲哚类生物碱为代表的电子轰击源(EI)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EI源质谱的优先裂解途径,本文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利用B3LYP/6-31+G(d,p)方法,首次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和分析分子离子的自旋密度及其中性分子到分子离子的电荷和键长变化来确定初始电离位点的新方法。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对简单吲哚类生物碱EI源质谱的特征裂解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标准物质质谱一致。与传统根据基团电离能确定电离位点的方法相比较,该方法优于传统基团电离能方法。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利用B3LYP/6-31+G(d,p)方法,对吲哚类生物碱在EI源条件下离子裂解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物、产物离子、中性丢失碎片、和过渡态的结构和能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和可行的,并且进一步证明了,对于含氮等杂原子化合物的EI源质谱,可以直接利用自旋密度,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来预测初始由游离基诱导产生的α-裂解为主导的特征裂解方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质谱概述
  • 1.1.1 质谱的发展
  • 1.1.2 质谱仪的种类
  • 1.1.3 质谱分析法的特点
  • 1.2 质谱原理
  • 1.2.1 质谱离子源技术
  • 1.2.2 质量分析器
  • 1.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3.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1.3.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 1.4 串联质谱
  • 1.5 有机质谱裂解的基本原理
  • 1.5.1 单分子反应
  • 1.5.2 影响碎片离子丰度的基本因素
  • 1.5.3 电荷及游离基定域诱导的裂解
  • 1.6 量子化学方法在质谱解析中的应用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量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
  • 2.1 量子化学基础
  • 2.1.1 量子化学简介
  • 2.1.2 量子化学的应用
  • 2.2 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2.4 过渡态理论
  • 2.4.1 过渡态的概念
  • 2.4.2 过渡态的相关问题
  • 2.5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2.5.1 内禀反应坐标
  • 2.5.2 高斯软件中IRC的计算步骤
  • 2.6 Gaussian程序
  • 2.6.1 Gaussian03
  • 2.6.2 Gaussian中的化学理论模块
  • 2.6.3 Gaussian中的基组及其选择
  • 第三章 色胺吲哚类生物碱有机质谱裂解规律的解析
  • 3.1 引言
  • 3.2 计算方法
  • 3.3 研究对象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自旋密度与电荷变化
  • 3.4.2 键长变化
  • 3.4.3 分子离子1·+,2·+和3·+的α-裂解途径
  • 3.4.4 与传统电离能方法的比较
  • 3.4.5 应用
  • 3.5 小结
  • 第四章 单吲哚类生物碱有机质谱裂解规律的解析
  • 4.1 引言
  • 4.2 计算方法
  • 4.3 实验部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自旋密度
  • 4.4.2 电荷变化
  • 4.4.3 键长变化
  • 4.4.4 与传统电离能方法的比较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几种同分异构体的质谱解析[J]. 大学化学 2020(02)
    • [2].质谱流式技术用于单细胞检测[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2)
    • [3].更深度的“照相”技术——质谱成像的发展与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03)
    • [4].质谱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11)
    • [5].稳定同位素质谱在食品真假鉴定和产地溯源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5)
    • [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追踪酸奶发酵过程中的酪蛋白磷酸肽[J]. 色谱 2017(06)
    • [7].人群尿液中铬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测定法[J]. 职业与健康 2017(17)
    • [8].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中国稀土学报 2014(06)
    • [9].北京质谱年会岛津质谱技术获关注[J]. 中国食品 2014(10)
    • [10].2012年第四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的通知[J]. 质谱学报 2012(01)
    • [11].2012年第四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的通知[J]. 质谱学报 2012(02)
    • [12].中国质谱学会李金英理事长带队参加第二届亚太地区质谱年会[J]. 质谱学报 2011(05)
    • [13].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暨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第一轮通知[J]. 质谱学报 2010(01)
    • [14].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暨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第一轮通知[J]. 质谱学报 2010(02)
    • [15].2021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杭州)[J]. 分析化学 2020(11)
    • [16].一种新的生物组织质谱成像方法及仪器集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7].《环渤海色质谱绿色新技术》[J]. 分析化学 2016(12)
    • [18].甲醇和乙醇在氩气-实时直接分析质谱中的应用[J]. 应用化学 2017(06)
    • [19].基于离子液体基质的大豆中寡糖成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分析[J]. 分析化学 2017(08)
    • [20].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分析化学 2014(04)
    • [21].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分析化学 2014(05)
    • [22].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中国稀土学报 2014(02)
    • [23].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中国稀土学报 2014(03)
    • [24].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4(01)
    • [25].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分析化学 2014(07)
    • [26].突破质谱极限[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4(07)
    • [27].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2014年线下培训计划[J]. 中国稀土学报 2014(05)
    • [28].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1)
    • [29].ICP-MS在食品检测中的干扰及其消除[J]. 农产品加工 2020(15)
    • [30].便携式质谱在职业与环境卫生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02)

    标签:;  ;  ;  ;  ;  

    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来预测吲哚类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裂解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