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贫困的本质是指人类的某种或某些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的状态。生态贫困是贫困的一种主要类型。据2005年全国各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汇总,甘肃省已成为西部最贫困的省份之一。并且,甘肃省地处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因此,甘肃省由此而产生的生态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甘肃省开展扶贫工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相关分析法、纵横比较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生态贫困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甘肃省生态贫困的现状和成因,并对甘肃省的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分布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甘肃省的生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第二,生态贫困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人为和历史原因,其中自然因素是生态贫困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其他两个因素是导致生态贫困程度加深的重要外在因素;第三,甘肃省的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分布之间具有相关性,脆弱生态区内的贫困县占该省区内贫困县和脆弱生态县的比例分别为52.14%和66.15%,并且这种相关度因各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为环境压力和交通信息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缓解甘肃省生态贫困的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加大生态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融资体系;第二,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种草工程,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第三,积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第四,全面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第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甘肃省经济大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生态贫困的相关概念
  • 1.2.1 贫困的相关概念
  • 1.2.2 脆弱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
  • 1.2.3 生态贫困的概念
  • 1.3 生态贫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生态贫困内涵的界定和演变
  • 1.3.2 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的关系
  • 1.3.3 国内外关于生态贫困问题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甘肃省的生态贫困现状和成因
  • 2.1 甘肃省生态环境现状
  • 2.1.1 甘肃省的生态环境质量
  • 2.1.2 甘肃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 2.2 甘肃省的贫困现状
  • 2.2.1 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 2.2.2 全省贫困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
  • 2.3 甘肃省的生态贫困现状及生态贫困人口分布
  • 2.3.1 甘肃省的生态贫困现状
  • 2.3.2 生态贫困人口分布
  • 2.4 甘肃省生态贫困的成因
  • 2.4.1 自然因素
  • 2.4.2 人为因素
  • 2.4.3 历史因素
  • 3 甘肃省的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分布的相关度分析
  • 3.1 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的区域分布
  • 3.2 甘肃省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相关关系分析
  • 3.3 影响甘肃省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相关性强弱的主要因素
  • 4 缓解甘肃省生态贫困的措施
  • 4.1 加大生态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融资体系
  • 4.1.1 现阶段生态工程融资的主渠道:财政融资
  • 4.1.2 生态工程融资的其他多元化渠道
  • 4.2 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种草工程,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 4.2.1 甘肃省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
  • 4.2.2 甘肃省植树种草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
  • 4.3 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合理布局和配置水资源
  • 4.3.1 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
  • 4.3.2 甘肃水资源的合理布局与配置
  • 4.4 全面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4.4.1 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新增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 4.4.2 实施生态移民
  • 4.4.3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 4.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甘肃省经济大发展
  • 4.5.1 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 4.5.2 产业结构的具体调整和优化对策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9)
    • [2].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制研究之展望[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05)
    • [3].生态贫困的研究综述[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07)
    • [4].脆弱生态环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时空演变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4)
    • [5].浅析GIS在脆弱生态环境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3)
    • [6].基于水热因子的福州脆弱生态环境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22)
    • [7].AHP法在江西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 江西科学 2009(02)
    • [8].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现状[J]. 江西科学 2008(03)
    • [9].脆弱生态环境下的线路掏挖式基础施工[J]. 浙江电力 2018(11)
    • [10].脆弱生态环境下的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6)
    • [11].前言[J]. 岩土工程学报 2018(S2)
    • [12].新疆“脆弱生态环境-人口”系统安全预警机制初探[J]. 生态经济 2012(01)
    • [13].陇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特征分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14].群山深处:一片情热了一个村——广西罗城、环江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事业纪实[J]. 中国民族 2016(04)
    • [15].福建省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02)
    • [16].他山之石[J]. 环境与生活 2008(06)
    • [17].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脆弱性分析及整治战略[J]. 青年文学家 2011(04)
    • [18].贵州岩溶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12)
    • [19].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0].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05)
    • [21].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定量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2].信息高速[J]. 浙江林业 2008(05)
    • [23].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J]. 科学 2012(02)
    • [24].“政策性返贫”呼唤生态补偿立法[J]. 环境保护 2011(21)
    • [25].喀斯特地区房地产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思考[J]. 环保科技 2009(01)
    • [26].旅游供应管理[J]. 魅力中国 2009(32)
    • [27].三江源小村的“绿色生计”[J]. 中国周刊 2017(12)
    • [28].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09)
    • [29].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对策[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03)
    • [30].新疆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 2015(05)

    标签:;  ;  ;  ;  ;  ;  

    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