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论文摘要

借用动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具有临时性、开放性的特点,比较特殊。本文从名词借用为动量词,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离合词借用为动量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的借用动量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主体/背景分离”、“位移事件”的角度,结合句式语法理论,探讨了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句式语义,并给予解释。指出:当“数(一)+量”在句首时,侧重于计事;“数(一)+量”在句末时,侧重于计量;当NP为表领属的定心结构时,汉语倾向于使用“一+量+VP+处所”或“在+处所+VP+数+量”句式,而不使用“VP+NP+数+量”句式。对“一+量+VP+处所”句式有“非预期”语义的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在句式“一+量+VP+处所”和“在+处所+VP+数+量”中,不存在“预期/非预期”的对立。本文用“可别度领先理论”分析了借用动量词与名词语序的问题,并排出了顺序,即:代词→有生、定指名词/(眼、声)→无生、定指名词/其他身体器官动量词→无定名词→工具动量词。在第三章中,本文指出“尝试义”不是“V一V”格式的基本语义;并分析了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条件,认为进入“V一V”式的动词,一般是自主、有量的单音节动作动词,并且内部具有离散性。第四章对离合词借用为动量词的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更细致的研究,指出在“V一VB”和“V一B”两种方式上,存在对立分布。根据上述研究,结合实际,针对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文献综述
  • 1.3.1 借用动量词的界定和分类
  • 1.3.2 有关借用动量词的研究
  • 1.3.3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 1.4 本文借用动量词的范围
  • 1.5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1.5.1 理论基础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名词借用为动量词
  • 2.1 概述
  • 2.2 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条件
  • 2.3 借用动量词与宾语的顺序
  • 2.4 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句式选择
  • 2.5 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句式语义
  • 2.6 句式语义特征
  • 2.6.1 计事性
  • 2.6.2 迅速、快捷,力度大
  • 2.6.3 预期与非预期
  • 2.7 小结
  • 第三章 动词借用为动量词
  • 3.1 概述
  • 3.1.1 “V一V”式的定性
  • 3.1.2 “一V”式的定性
  • 3.2 两种不同格式中的数词“一”
  • 3.2.1 “V 一 V”中的数词“一”
  • 3.2.2 “一 V”中的数词“一”
  • 3.3 “V 一 V”与“一V”格式的语法意义
  • 3.3.1 “V 一 V”的语法意义
  • 3.3.2 “一V”式的语法意义
  • 3.4 动词的分类
  • 3.5 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条件
  • 3.5.1 能进入“V 一V”式的动词
  • 3.5.2 能进入“一 V”式的动词
  • 3.6 借自动词的动量词与名词的位置
  • 3.6.1 “V 一 V”式与名词的位置
  • 3.6.2 “一 V”式与名词的位置
  • 3.7 小结
  • 第四章 离合词借用为动量词
  • 4.1 离合词简论
  • 4.1.1 离合词的定义
  • 4.1.2 离合词的鉴定标准
  • 4.1.3 离合词借用为动量词的特殊性
  • 4.2 借用为动量词的离合词
  • 4.2.1 动宾式离合词
  • 4.2.2 主谓式离合词
  • 4.3 离合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条件
  • 4.4 离合词两种借用方式出现频率的统计
  • 4.5 语义和语法功能
  • 4.5.1 语义
  • 4.5.2 语法功能
  • 4.6 小结
  • 第五章 借用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 5.1 对外汉语教材中借用动量词的统计
  • 5.2 动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教学
  • 5.2.1 “V 一 V”式的对外汉语教学
  • 5.2.2 “一V”式的教学
  • 5.3 借用离合词为动量词的教学
  • 5.4 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教学
  • 5.5 网络语言中的借用动量词
  • 5.6 具体案例分析
  • 5.7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楼梦》与现代汉语中借用动量词的比较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09)
    • [2].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分类[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03)
    • [3].《红楼梦》同形动量词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01)
    • [4].浅谈量词的妙用[J]. 中学语文 2017(06)
    • [5].反响型动量词在汉语中的发展[J]. 北方文学 2017(09)
    • [6].体意义与动量词表达探究[J]. 毕节学院学报 2013(11)
    • [7].近年来借用动量词研究概说[J]. 青年文学家 2012(07)
    • [8].动量词“回”的产生和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09(20)
    • [9].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J]. 现代交际 2018(07)
    • [10].现代汉语“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的认知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15(03)
    • [11].计时动量词“稔”的历史流变[J]. 新余学院学报 2013(03)
    • [12].汉语工具动量词的历时考察及成因探析[J]. 黄山学院学报 2013(04)
    • [13].刍议“觉”的动量词用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0)
    • [14].汉语计时动量词“年”“月”“日”“天”的流变[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5].从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J]. 中国语文 2011(04)
    • [16].情态动量词“遍”的历时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05)
    • [17].表次数义动量词用法考察研究——以“度”和“次”为分析对象[J]. 求索 2011(11)
    • [18].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1)
    • [19].常用动量词“次”、“回”、“下”的语义认知分析及语用描写[J]. 语文知识 2009(04)
    • [20].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12)
    • [21].从异文比较看动量词“过”与“遍”的历时演变[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11)
    • [22].《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读后[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3].现代汉语动量构式的认知分析[J]. 中国文艺家 2020(09)
    • [24].汉英“量词”比较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26)
    • [25].留学生动量词搭配习得情况研究[J]. 现代交际 2010(03)
    • [26].动量词“遍”的语义探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7].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的转喻类型研究[J]. 外语教学 2016(03)
    • [28].汉语动量词及动量短语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0(02)
    • [29].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0].藏缅语动量词形成的动因和机制[J]. 汉藏语学报 2015(00)

    标签:;  ;  ;  ;  ;  

    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