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及热激控制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去除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遗传学
作者: 刘海坤
导师: 卫志明
关键词: 大豆,根癌农杆菌,转化,胚尖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大豆胚尖的高效再生体系,和子叶节系统及下胚轴系统相比较, 这个系统具有高效和快速的再生特点, 利用根癌土壤农杆菌EHA105/pCAMBIA2301 对来自大豆成熟种子的胚尖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对农杆菌侵染时间长短,及乙酰丁香酮(AS)等影响转化频率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浸染时间以20h 为佳,此时T-DNA 的整合频率可达78.2%,乙酰丁香酮最佳浓度为200μmol/L,并探讨了恢复培养的重要性。分别从3个大豆品种合丰35、合丰39、东农42 得到了转基因植株,GUS 染色及Southern 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大豆的频率达8.0%~15.8%。
论文目录:
目录
文献综述
引言
1. 大豆遗传转化技术
1.1 应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两个主要再生体系
1.2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1.3 基因枪法(particle bombardment)
1.4 其它转化方法
1.5 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一些主要因素
2. 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技术
2.1 共转化法(co-transformation)去除筛选标记基因
2.2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使用
2.3 利用转座子系统去除筛选标记基因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高效遗传转化
前言
摘要
材料和方法
1. 植物材料
2. 菌株和质粒
3. 培养基和试剂
4. 消毒方法
5. 外植体再生
6. 农杆菌的转化
7. 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的遗传转化
8. 转基因大豆的鉴定
8.1 GUS 染色分析
8.2 大豆基因组的提取
8.3 PCR 鉴定
8.4 Southern 印迹分析
结果和讨论
1. 大豆成熟种子高效的消毒方法
2. 大豆胚尖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大豆基因型的选择
2.2 最佳BA 浓度和刺激时间的选择
2.3 胚尖再生系统和其他两个常用器官再生体系的比较
3. 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再生系统的高效遗传转化
3.1 转化条件的优化
3.2 转基因的植株再生成熟
3.3 gus 基因的表达
3.4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热激控制转基因植物中阶段性外源基因的去除
前言
摘要
材料和方法
1. 植物材料
2. 菌株和质粒
3. 培养基
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5. 大肠杆菌质粒大量提取
6. 农杆菌的转化
7. HSAE 载体的构建
8.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9. 转基因烟草的热激反应
10. 提取烟草基因组总DNA
11. PCR 分析检测
12. GUS 染色反应及GUS 酶活测定
13. Southern 鉴定
结果与讨论
1. HSAEA 载体的构建和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2. 热激前后的转基因植株GUS 染色反应和GUS 酶活测定
3. 热激前后的PCR 分析
4. 对nptⅡ和bar 基因的切除
5. 田间试验统计热激反应导致的切除
序列表
参考文献
结论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 1 质粒pCAMBIA2301 图谱
附录 2 质粒pZP212 图谱
附录 3 质粒pBI121 图谱
发布时间: 2005-09-09
参考文献
- [1].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大豆干旱/NaCl胁迫影响分析[D]. 王文森.沈阳农业大学2018
- [2].抗盐碱转BADH基因大豆对根系分泌物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 聂颖.东北农业大学2018
- [3].大豆子叶异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诱导及其微粒体部分蛋白的初步研究[D]. 乞永艳.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4].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中光合特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研究[D]. 张治安.吉林农业大学2007
- [5].盐生和中生大豆属植物的结构比较研究[D]. 张涛.东北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大豆高效整个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在大豆上的转化[D]. 马晓红.上海交通大学2008
- [2].大豆抗虫基因转移及其转化系统优化研究[D]. 周思军.东北农业大学2000
- [3].双价抗真菌病基因对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D]. 李海燕.东北农业大学2002
- [4].大豆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与双价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D]. 王萍.东北农业大学2002
- [5].甘蔗C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大豆研究[D]. 杨荣仲.福建农林大学2002
- [6].农杆菌介导的玉米优良自交系遗传转化研究及成熟胚再生系统的建立[D]. 黄雪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7].表达γ-亚麻酸的无标记转基因大豆的培育[D]. 张秀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
- [8].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系 2.草坪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 曹明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9].大豆组织培养高频率再生技术的研究[D]. 刘志芳.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
- [10].大豆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转化植株的功能分析[D]. 李宏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