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金属团簇和锰掺杂稀磁半导体中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理论物理
作者: 韦世豪
导师: 龚新高
关键词: 密立根占据数分析,能带结构,电子结构,团簇,稀磁半导体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LAPW与DMol3)研究了过渡金属元素(Mn)掺杂稀磁半导体[闪锌矿结构的Ca1-xMnxAs,Ga1-xMnxN和Cd1-xMnxTe,(x=1.0,0.25,0.0625])]中的磁性质及电子结构性质,小体系金属团簇上的吸附与反应,稳定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性质,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新进展。第二、三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本文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LAPW(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倒空间)与DMola3(分子、团簇的局域密度泛函计算方法,实空间)程序包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征。第二章研究了过渡金属元素锰(Mn)掺杂稀磁半导体[闪锌矿结构的Ga1-xMnxAs,Ga1-xMnxN和Cd1-xMnxTe,(x=1.0,0.25,0.0625)]中的磁性质及其电子结构性质。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稀磁半导体中,原子的磁矩依赖于体系的磁基态,并可通过host原子轨道与掺杂原子Mn轨道之间的电子占据情况与杂化状态来说明。在Ga1-xMnxAs稀磁半导体中,是As原子的p轨道磁矩反平行于Mn原子的3d轨道磁矩。我们还指出:可利用在稀磁半导体中各原子的磁矩取向强烈依赖于非局域的芯态之间的自旋劈裂的正负号这一点特性,通过对较浅的芯态能级的自旋极化光电子能谱(spin-polarized photoemission measurement of the shallow core state)测量方法来测量稀磁半导体中host原子的区域磁性质。第三章研究了Al13I与Al4IN(N=1,2,3)的稳定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得到了中性和带电Al13I与Al7IN(N=1,2,3)团簇的基态结构。通过探讨幻数Al团簇(Al7和Al13)与卤素原子相互作用的电子结构性质、密立根(Mulliken)占据数分析结果以及总的电荷密度之差△ρ的分布情况表明Al13I-和Al7I3-的性质相似:当团簇带电时,净电荷同时分布在Al原子和I原子周围。我们指出:从HOMO轨道的电子分布无法证明Al13或Al7I2具有超卤素性质,团簇HOMO轨道的分布并不意味着净电荷的转移,Al13或Al7I2集团获取电子的能力并不比卤素原子强。第四章研究了3d过渡金属和Cu金属团簇TM3(TM=Sc,Ti,V,Cr,Mn,Fe,Co,Ni,Cu)吸附不同氢分子(H2)数目的稳定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TM原子的4s轨道起到桥梁的作用,TM原子的3d轨道和日原子的1s轨道之间通过这个桥梁发生很强的杂化相互作用。密立根占据数分析表明,TM原子上的电子转移到H原子上,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得到的电荷是相同的,两个氢原子之间由于得到电荷补偿而具有比较强的排斥作用,从而把H-H键打断,即氢原子从TM原子得到电荷补偿而以原子形式被吸附于TM团簇上,TM原子在固体储氢材料中以此方式打断氢键而具有催化功能,并指出这些金属原子的催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Ti>V>Fe>Mn>Ni。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1.1 引言
1.2 密度泛函理论
1.2.1 定态Schr(o|¨)dinger方程
1.2.2 Born-Oppenheimer近似(绝热近似)
1.2.3 Hartree-Fock近似(单电子近似)
1.2.4 Hohenberg-Kohn定理
1.2.5 Kohn-Sham方程
1.2.6 总能量
1.2.7 交换-关联能
1.2.8 密度泛函计算的自洽过程
1.3 线性缀加平面波(LAPW)方法
1.3.1 缀加平面波(APW)方法
1.3.2 LAPW方法的基函数及其特点
1.3.3 总能的计算
1.4 DMol~3方法
1.4.1 基函数的选取
1.4.2 总能的导出
1.4.3 态密度分析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过渡金属元素(Mn)掺杂稀磁半导体中的磁性质及其电子结构
2.1 稀磁半导体(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urs,DMS)简介
2.2 计算方法
2.2.1 超元胞(Supercell)的选取
2.2.2 晶格常数的确定
2.3 计算结果与讨论
2.3.1 磁性质
2.3.2 电子结构性质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Al_(13)I与Al_7I_N(N=1,2,3)团簇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
3.1 研究背景
3.2 计算方法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3.3.1 稳定性及其结合能
3.3.2 电子结构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体系金属团簇吸附氢分子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
4.1 固态储氢材料的简介
4.2 计算方法
4.3 结构及其稳定性
4.4 电子结构及其结合性质
4.4.1 态密度(DOS)
4.4.2 密立根(Mulliken)占据数分析及电荷转移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Zn1-xTExO(TE=Mn,Co,Cu)稀磁半导体块材样品制备及磁性[D]. 陈伟.华中科技大学2005
- [2].Mn掺杂ZnO纳米晶的光学和磁学性质研究[D]. 李金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
- [3].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史同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4].TiO2基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和磁学特性研究[D]. 贾昌文.兰州大学2007
- [5].稀磁半导体Hg1-xMnxTe的晶体生长及性能表征[D]. 王泽温.西北工业大学2007
- [6].稀磁半导体氧化物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D]. 潘晓燕.华东师范大学2006
- [7].机械合金化制备Fe掺杂氧化物稀磁半导体[D]. 林璠.华东师范大学2008
- [8].ZnO基稀磁半导体单晶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以及性能研究[D]. 曹强.山东大学2008
- [9].多束离子辐照装置的初步建立与硅基稀磁半导体的磁性研究[D]. 李铁成.武汉大学2014
- [10].化学方法制备的稀磁半导体的结构和磁性研究[D]. 左亚路.兰州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ZnO基稀磁半导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 车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5
- [2].过渡金属及其碳、氮化物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李承斌.武汉大学2005
- [3].新型功能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喻力华.华中科技大学2005
- [4].表面动力学和金属量子阱系统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黄丽.复旦大学2006
- [5].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史同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 [6].含局域d/f电子的化合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马春兰.复旦大学2007
- [7].ZnO系列和过渡金属掺杂GaN体系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张芳英.复旦大学2007
标签:密立根占据数分析论文; 能带结构论文; 电子结构论文; 团簇论文; 稀磁半导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