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尾喷管是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重要部件,其作用就是将爆震室排出的高温高压燃气所包含的热能通过在尾喷管中继续膨胀转变为动能,以便获得尽可能大的推力,对提高发动机的推进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脉冲爆震发动机尾喷管流动是周期性的、非定常的,存在复杂的激波、膨胀波、接触面的相互作用。这给脉冲爆震发动机喷管的设计和分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尾喷管流场以及喷管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结合了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循环,建立带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简化的性能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模型估算了单次脉冲循环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性能。(2)通过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接不同结构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进行了单脉冲研究,观察了爆震燃烧室和喷管流场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喷管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主要采用的是带有限速率化学反应的二维迎风型TVD格式的CFD程序,燃料采用了完全当量比的H2/空气混合物。研究的喷管结构包括直延伸喷管、收敛喷管、扩张喷管、收敛扩张喷管和引射器的喷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管对PDE的流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喷管对PDE的推进性能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每种喷管的性能并不相同。为了提高PDE的推进性能,PDE喷管应该可以减小排气激波的强度,同时保持爆震管出口处的高背压。(3)利用了CFD程序研究了无阀吸气式多管PDE的共用喷管的流动特性和推进性能。结果表明:共用喷管对PDE流场会产生重要影响,设计合理的共用喷管对优化多管PDE的性能和保证协调稳定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一代脉冲爆震发动机[J]. 科学大观园 2016(20)
- [2].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J]. 飞航导弹 2009(07)
- [3].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现状[J]. 飞航导弹 2008(06)
- [4].脉冲爆震发动机热力学性能分析[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8(05)
- [5].脉冲爆震发动机无阀工作对供给系统影响研究[J]. 航空动力学报 2010(05)
- [6].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激波聚焦起爆数值模拟[J]. 航空动力学报 2017(04)
- [7].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理想热力循环及性能分析[J]. 推进技术 2012(04)
- [8].小能量点火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J]. 航空工程进展 2011(04)
- [9].爆震频率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引射性能影响的实验[J]. 航空动力学报 2008(03)
- [10].多管吸气式两相脉冲爆震发动机实验[J]. 航空动力学报 2012(09)
- [11].多管点火脉冲爆震发动机测控系统设计[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8(01)
- [12].补油距离和燃油配比对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预燃裂解的影响[J]. 推进技术 2017(05)
- [13].自吸气共振型脉冲爆震发动机总体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01)
- [14].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系统测控单元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01)
- [15].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防止压力和温度反传研究[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6].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分析[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6(01)
- [17].吸气式汽油/空气脉冲爆震发动机组合气动阀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8].脉冲爆震发动机燃烧系统研究进展[J]. 飞航导弹 2009(09)
- [19].两阶段脉冲爆震发动机谐振腔内混气成分模拟[J]. 江苏航空 2010(S1)
- [20].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系统设计、集成与调试[J]. 实验流体力学 2009(01)
- [21].脉冲爆震发动机两相流喷射混合过程数值模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5)
- [22].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脉冲爆震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航空科学技术 2018(10)
- [23].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反传数值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2)
- [24].基于动网格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研究[J]. 推进技术 2010(05)
- [25].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反压传播规律研究[J]. 推进技术 2013(03)
- [26].旋转阀脉冲爆震发动机电控共轨式燃油系统[J]. 推进技术 2011(02)
- [27].引射器喉部面积比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 航空发动机 2011(02)
- [28].喷管角度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影响数值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03)
- [29].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壁温试验[J]. 推进技术 2011(02)
- [30].障碍物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填充过程的影响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