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自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问世以来(WCED,1987),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各国政府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也承诺要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反映其发展可持续性,并把建立和使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为共同的历史使命,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已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可持续土地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利用领域的具体应用。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思想于1990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首次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被提出和确认。可持续土地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和物质基础,理所当然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组织力量开展可持续土地利用及其评价研究,由于对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内涵与目标上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岐,使得人们在评判土地利用的状态及其可持续性程度时难以选择依据与标准,使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具有不确定性。鉴于上述情况,依据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一直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领域,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拟就区域尺度上对可持续土地利用及其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论文在现有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性研究视角,总结和归纳现行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重点探讨可持续土地利用及其评价问题,具体包括筛选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构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程度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开展区域尤其省区级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研究提供有益的成果。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科学界定论文中基本概念即可持续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概念,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与其合理性、适应性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合理用地的内涵以及土地利用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等,全面阐述从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演进过程,指出可持续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产物,从而揭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多元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加稀缺,走可持续土地利用之路成为走出当前土地利用困境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是由不同属性的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异质性。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系由土地自然子系统、土地经济子系统和土地生态子系统组成,由人口子系统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维持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生产力和价值增值是其良性运行的主要目标,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则成为其实施运行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实质上就是针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所做的评价,是一种针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前瞻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类型,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定量评价。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包括土地质量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资源资产评估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以及土地使用制度评价。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传统的土地评价领域的拓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引领下,丰富和发展了土地评价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涉及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内涵、目标与评判标准及其评价方法,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方法的核心环节。传统土地利用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常常运用土地的自然特性指标和土地的经济特性指标加以表述和评价,从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以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作为评价客体的新型土地利用评价类型,在评价路径上除去传统土地评价所采用的多维指标综合路径以外,还包括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价值路径、面积路径和能值路径,只不过这些评价路径的实施尚需创造必要条件,期望土地资源核算体系的建立并将其纳入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体系。基于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考虑,论文中对现行的国内外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述,借鉴其优点,防止其不足,为构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此外,还对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介,对其优缺点加以比较,以及运用相应方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指出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和基本框架,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作为目标层,资源保护性、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作为因素层,由35项指标构成因子层,形成由目标层-因素层-因子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为例开展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通过评价指标筛选和实施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测算的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和评价标准,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广东省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状况和程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6年间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年际间土地利用可持续变化率波动很大,说明广东省可持续土地利用水平尚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资源保护性指标值年际间波动最大,未来广东省土地资源保护任务相当艰巨。通过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内容,离开可持续土地利用讨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思议的;(2)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土地利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重要纽带,是具体落实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3)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可持续土地利用意味着后代人至少能够拥有当代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资产。鉴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的顺利开展有赖于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核算体系的构建,要将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作为一项经常性评价制度,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框架之中,并对评价中存在的指标域值、权重确定、软指标处理、指标关联性等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以保证尽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适用的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概念和标准研究
  • 2.2 关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内涵和目标研究
  • 2.3 关于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章 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
  • 3.1 基本理论
  •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2 系统理论
  • 3.1.3 生态学理论
  • 3.2 基本概念
  • 3.2.1 可持续土地利用
  • 3.2.2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rationality)
  • 3.2.3 土地利用的适宜性(suitability)
  • 3.2.4 合理用地的内涵
  • 3.2.5 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
  • 第4章 从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演进
  • 4.1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和演变
  • 4.1.1 萌生阶段
  • 4.1.2 初始阶段
  • 4.1.3 发展阶段
  • 4.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
  • 4.2.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4.2.2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 4.3 可持续资源观视角下的可持续土地利用
  • 4.3.1 可持续资源观
  • 4.3.2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理性思考
  • 4.4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实施途径
  • 4.4.1 树立广义的土地观和立体的土地利用观
  • 4.4.2 协调土地利用系统运行
  • 4.4.3 开展土地利用复合效益评价
  • 4.4.4 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
  • 4.4.5 实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 第5章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产生与运行
  • 5.1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产生与构成
  • 5.1.1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产生
  • 5.1.2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
  • 5.2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与原则
  • 5.2.1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
  • 5.2.2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原则
  • 5.3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目标与运行
  • 5.3.1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目标
  • 5.3.2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运行
  • 第6章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路径
  • 6.1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的产生和进展
  • 6.1.1 传统的土地评价的历史沿革
  • 6.1.2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演进
  • 6.2 传统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路径
  • 6.3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综合路径
  • 6.3.1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诠释
  • 6.3.2 多维指标综合评价路径的实施
  • 6.4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价值路径
  • 6.4.1 基于价值视角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 6.4.2 土地资源资产价值评价路径的实施
  • 6.5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面积路径
  • 6.5.1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与生态足迹
  • 6.5.2 生态足迹评价路径的实施
  • 6.6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评价的能值路径
  • 6.6.1 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 6.6.2 能值评价路径的实施
  • 6.7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代际公平
  • 6.7.1 可持续土地利用代际时间阈
  • 6.7.2 可持续土地利用代际均衡模型
  • 6.8 土地资源资产评估
  • 6.8.1 土地资源资产的价值构成
  • 6.8.2 不可再生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
  • 6.8.3 可再生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
  • 第7章 现行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述与借鉴
  • 7.1 国外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7.1.1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纲要(《FESLM》)
  • 7.1.2 联合国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体系(CSD—DSR)
  • 7.1.3 澳大利业和新西兰环境状态报告中有关土地指标
  • 7.2 中国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7.2.1 生态—经济—社会框架指标体系
  • 7.2.2 社会—资源环境—经济框架指标体系
  • 7.2.3 国家级—县级—用地级框架指标体系
  • 7.2.4 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7.3 对国内外现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评述与借鉴
  • 第8章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方法的评价与比较
  • 8.1 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方法的概述
  • 8.2 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 8.2.1 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概述
  • 8.2.2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预处理
  • 8.2.3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无量纲化方法
  • 8.2.4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8.2.5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合成方法
  • 8.3 应用于综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 8.3.1 方法引入
  • 8.3.2 基本步骤
  • 8.3.3 隶属关系矩阵R的确定
  • 8.3.4 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
  • 8.3.5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
  • 8.4 应用于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法
  • 8.4.1 主分量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8.4.2 主分量分析法应用的基本步骤
  • 8.4.3 主分量分析法用于综合评价的特点
  • 第9章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9.1 指标及其特性和功能
  • 9.1.1 指标
  • 9.1.2 指标族
  • 9.1.3 指标的类型
  • 9.1.4 指标的特性
  • 9.1.5 指标的功能
  • 9.1.6 指标的应用
  • 9.2 指标体系及其特征
  • 9.2.1 指标体系
  • 9.2.2 指标体系的特性
  • 9.2.3 指标体系的功能
  • 9.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9.3.1 指导思想
  • 9.3.2 5大基本体系
  • 9.3.3 12项原则
  • 9.4 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分析
  • 9.4.1 分析的理论前提
  • 9.4.2 可持续土地利用指标的逻辑关系
  • 9.5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和基本框架
  • 9.5.1 筛选原则
  • 9.5.2 基本框架和指标构成
  • 9.6 评价指标的总体构成
  • 9.6.1 土地利用资源保护性指标
  • 9.6.2 土地利用生态合理性指标
  • 9.6.3 土地利用经济可行性指标
  • 9.6.4 土地利用社会可接受性指标
  • 第10章 广东省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实证研究
  • 10.1 实证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10.2 广东省社会经济概况
  • 10.3 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 10.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10.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10.4.2 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 10.4.3 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整理
  • 10.5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10.6 指标权重的确定
  • 10.6.1 构造判断矩阵
  • 10.6.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10.7 指标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和评价标准
  • 10.8 评价结果与综合分析
  • 第11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11.1 研究结论
  • 11.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题研究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