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态系统管理起源于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是自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破坏与资源利用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21世纪林业科学的主线和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各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缓解我国森林资源的供需矛盾、防止地力退化和病虫害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及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框架、内容、方法和实现途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对长白山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林分结构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植物多样性指标和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具有借鉴意义,并为调整林分空间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进行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表明,长白山保护区蕴含着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加强保护及合理的开发利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长白山天然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用重要值、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对次生杨桦林、杨桦椴树林、蒙古栎椴树林和阔叶红松林四块样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乔木层,受到最近干扰的次生杨桦林群落的物种数是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的2倍。各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从次生杨桦林到杨桦椴树林再到蒙古栎椴树林,最后到阔叶红松林逐渐下降。在灌木层,次生杨桦林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阔叶红松林。次生杨桦林的灌木分布更均匀,相应的,Pielou指数更高。在草本层,杨桦椴树林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高;次生杨桦林物种数和株数最高,分别将近阔叶红松林的2倍和8倍。2、选取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三个参数对长白山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角尺度分析表明:次生杨桦林、杨桦椴树林、蒙古栎椴树林以及阔叶红松林整体上都呈聚集分布。这种格局可能与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在小尺度内呈聚集分布以及资源的不均匀分布密切相关。混交度分析表明:次生杨桦林、杨桦椴树林、蒙古栎椴树林以及阔叶红松林都处于中度以上的混交水平,还没有达到强度混交水平。在同一个群落内,上层乔木的混交度水平高,下层乔木的混交度水平低;种子繁殖的树种的混交度高,萌蘖繁殖的混交度水平低,两种繁殖方式兼有的混交度水平较高。在次生林中,先锋树种的混交度高,未来顶级群落的优势树种的混交度总体偏低;在原始林中,林冠上层的优势树种的混交度高。大小比数分析表明:在同一个群落,上层乔木在生长上占优势,下层乔木在生长上处于被压状态;幼树喜光的树种生长上占优,林冠更新的树种生长上处于被压状态。在次生演替的相对早期阶段,先锋树种在生长上处于优势,未来顶级群落的树种暂时处于被压状态;在次生演替的中期阶段,如杨桦椴树林和蒙古栎椴树林,阳性树种和未来顶级群落的优势树种共同占优势;在顶级群落中,先锋树种被淘汰,优势树种在生长上占有绝对优势。以上分析表明:长白山地区大面积存在的各种类型的次生林和原始林在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空间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迫切需要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和森林生态经营管理促进次生林向原始林方向转化。在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过程中,在调整树种的大小比数时,应以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依据,以原生森林的空间结构为参照,对比次生林和原生林在树种混交程度、单木大小分化程度以及林木水平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差别,制定相应的次生林空间结构调整规划,促进次生林向原生森林演替。3、从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三个方面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1234886.91万元。因价格及经济发展等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以及生物类别没有考虑到动物、微生物,使得评估结果偏于保守。4、加拿大森林生态系统动态模拟软件(FSOS)对白河林业局采伐限额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白河林业局分类经营方案中,若采用择伐方式对限伐林和商品林进行适度合理的采伐,则年均20万m3的采伐量也是可持续的。根据加拿大森林生态系统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白河林业局的最佳经营方案是:将小溪两边和道路两边的缓冲带设为禁伐带,采用择伐方式进行采伐,并考虑集水区、景观旅游区和动物区对幼龄林比率的要求。据此方案经营,白河林业局未来的年采伐量将从近二十年的22万m3/年,逐年提高到26万m3/年,在2056到2400年间都可以维持在26万m3/年的水平:森林的成熟林和过熟林的比率将由现在的10%逐渐提高到30%:森林的蓄积量也从目前的3000万m3增加到3650万m3。5、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森林经营与传统森林经营在核心理论、管理目标、经营对象及措施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经营技术应用于阔叶红松林,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与传统森林经营方法相比,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经营的林分土壤水分含量及凋落物输入量增大,土壤养分提高;其单位面积年蓄积增长量分别是择伐、抚育及对照林分年蓄积增长量的1.17、1.20和1.49倍。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经营可有效避免传统经营方法引起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弊病,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现。实施生态系统管理每年可为白河林业局节约采育林生产成本280-560万元。6、在生态系统管理思想及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长白山天然林实际,提出长白山天然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及对策: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地方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活动边界及可开发利用的限度。具体涵盖行政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及经营技术等四大类措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土壤环境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结构差异[J]. 森林工程 2017(03)
- [2].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样地种-面积关系[J]. 生态学报 2017(14)
- [3].阔叶红松林里的小动物[J]. 大自然 2019(03)
- [4].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其更新的研究[J]. 花卉 2017(10)
- [5].全球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潜在地理分布气候、地形等因子的影响[J]. 知识文库 2017(10)
- [6].邻域竞争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关键树种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5)
- [7].原始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土壤矿质氮特征及树种吸收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1)
- [8].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13(01)
- [9].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阔叶红松林恢复[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 [10].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产力随林分发育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3)
- [11].阔叶红松林下早春植物生物量分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2].氮沉降增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蚯蚓种类和数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11)
- [13].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5)
- [14].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比较[J]. 生态学报 2019(02)
- [15].地形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叶面积指数分布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9)
- [16].阔叶红松林下6种早夏草本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分配及模型构建[J]. 生态学报 2017(19)
- [17].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被考察与演替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
- [18].长白山退化阔叶红松林的演替状态及退化机制研究[J]. 吉林农业 2016(05)
- [19].阔叶红松林分布与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8(03)
- [20].阔叶红松林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纬度梯度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8(11)
- [2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结构动态模拟和优化经营[J]. 生态学杂志 2011(02)
- [22].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中甲虫(鞘翅目)群落时间动态分析[J]. 林业科学 2018(10)
- [23].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对温湿环境的调节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5)
- [24].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及杨桦林下草本季节动态及环境解释[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11)
- [25].3PG碳生产模型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总初级生产力估算中的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5)
- [26].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群落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8)
- [27].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生理类群及分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8].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经营历史与研究历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5)
- [29].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树木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 [30].氮添加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8)
标签:生态系统管理论文; 物种多样性论文; 林分空间结构论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论文; 管理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