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整体性原则形成高校德育合力

坚持整体性原则形成高校德育合力

[摘要]笔者认为,要形成德育合力,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从领导、机构、人员、制度、理念、举措等方面着力,统一规划、部署与实施,才能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

[关键词]德育整体性原则合力

高等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怎样才能保证这种作用落到实处而不致流于形式呢?怎样才能使这种作用卓有成效而不致成效甚微呢?笔者认为,尽管这取决于诸种因素和诸多方面,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只有坚持整体性原则,全校上下“一盘棋”,同心同德,协调一致,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高校德育的巨大合力,进而使高校德育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得以实现。

我认为,所谓坚持整体性原则,主要是指,要做到以下“六个必须”:

首先,必须党政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高校德育工作是涉及全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一项系统工程,更需要学校党政领导重视,统一决策、部署、指挥、协调,才能做好。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管理体制在德育工作中的体现与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十分明确而具体地对高校党委和行政在德育工作中各自的职责与作用,进行了恰切的规范与合理的分工。

德育确实应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管理实施,绝不应当出现党委管德育,行政管智育、体育的人为割裂、分治的不正常局面。党委若事事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反倒会使德育工作的开展不顺畅。

只有党委、行政一齐重视,各负其责,各执其事,全校上行下效,职责分明,才能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全校一盘棋,才能有效防止学校工作“两张皮”,有效防止工作职责不明确,互相推诿责任,把德育工作当成“软任务”对待,最终落不到实处的现象发生。

其次,必须机构健全。绝大多数高校组织德育实施的职能部门、德育队伍的管理部门,一个不缺,然而,不少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些部门中不乏合署办公的机构,两块或几块牌子,只一套人马,美其名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换句话说,这些机构或有名无实,或名不符实,人数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人员素质更难得到应有保证,所需经费也大打折扣,于是乎,管理不到位,活动大裁减,穷于应付,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可是,在一些高校,非德育管理与实施部门,人浮于事的现象却并不少见。这是把德育工作当成“软任务”的一个表现。为什么不可以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定岗定编,双向选择,来改变这一状况,健全德育机构和充实德育队伍呢?

第三,必须人员精干。从广义上说,全校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但准确地说,德育队伍主要是指专职与兼职这两部分人员。《德育大纲》规定:“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关联,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由于党和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定得比较高,德育内容安排得比较丰富,且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充实调整,德育途径和方法,也须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与创新。因而,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各方面素质,能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素质甚至要比教学一线的教师还要更高、更全面。

可是,在现实中,却有一些高校为了应对检查或评估,将不能胜任课堂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安排到德育队伍中来,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仿佛德育工作,只要有一定的学历者,人人可为。另外,德育工作者应该享有的政治、经济待遇,在一些学校,没能得到完全落实,也使得一些人不安心干这一行,一心想通过各种途径调到教学、科研第一线。事实上,根据中央相关文件规定,德育工作者应当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头脑清醒,视野宽广,知识渊博,精明能干,不是可以随便拉夫凑数的。正因为如此,应当挑选足够数量、精明能干的干部与教师来从事德育工作,并保证他们应有的权益,使之安心本职工作。这件事,看似不大,可它却是培养接班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可小觑。

第四,必须制度完善。现代管理学大都认为,要靠制度管理人,感情激励人。对于高校师生员工,尤其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高校德育如同智育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特点与要求,因此应当据此制订出符合实际、宽严适度的相关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包括德育工作者在内的所有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对各自的守则、要求、业绩考评与奖惩等作出规定并付诸实施。国家教育部、省(市)教育厅只会出台普遍适用的德育管理规章制度,各高校应参照它和兄弟学校的做法,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制度化,规范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应以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为主,以奖赏鼓励为主。在制定处罚制度时,一定要体现人性化原则,从关爱人、教育人、挽救人的良好愿望出发,顾及青年人可塑性特点,不可过于严厉,务必留有余地。执行这一制度时,应当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宗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给受罚者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并切实起到“罚一警百”的普遍教育作用。

第五,必须全员育人。全员育人,即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概述。在高等学校,从书记校长到每一个员工(包括炊事员、清洁工、门卫等)全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每个人只是分工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任务不同罢了,育人的宗旨和目标是相同的。这种理念,一定要经常讲,反复讲,在干部中讲,在教师中讲,在管理人员中讲,在服务人员中讲,务求人人明白,个个实行,使全体教职工都肩负起德育工作的责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应当通过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生存。不能认为,德育只是专兼职德育工作者和“两课”教师的事,与己无关。不论哪门学科,任课教师都应深入发掘本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思想教育。

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应把学生当亲人,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良好作风去影响学生。须知,你的所作所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甚至把它当成代表了学校,甚至代表了党和政府,非同小可。要以自己的言行把党和政府、学校的关爱与温暖送到学生心坎里。

职工,应以自己的勤奋劳动、优质服务及由此营造出的优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学生学习安心,生活愉悦,并用自己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和熟练精湛的技艺以及待生如子弟的良好服务态度,感染学生,激励学生,陶冶学生。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大力倡导、支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增强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自律、自重、自立、自强。

第六,必须时空全覆盖。高校好比一个小社会。每个学生在长达三、四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里,在那里学习与生活,而他们正值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应当为这些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的氛围,使校园成为栋梁之材茁壮成长的沃土。这就需要校领导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将德育渗透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全覆盖,不留空白和死角。

要重视“两课”这个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的作用,使其教育内容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深入学生人心,化为学生行动。

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对学生思想状况比较了解的优势,支持与鼓励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朋友,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经常化,使之进宿舍、进社团、进课外活动。

要注重发挥以社会实践为主的社会教育、以学生家长为主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争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共同育人。

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鼓励与引导党团组织、工青妇组织和各种学生社团开展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总之,多措并举,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时空全覆盖,“润物细无声”。

综上所述,高校德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全校,人多面广,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坚持整体性原则,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各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其他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入,人人当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个个做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全校“一盘棋”,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合力,定能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注: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米如群等.高校德育工程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6.

[3]曹有光.当前高校德育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江苏高教,2011(1).

作者单位:赵文玲,黎江,萍乡高等专科学校,邮编:337000;

袁婷婷,通济小学,邮编:337055;

赵文彪,萍乡市气象局,邮编:337055。

标签:;  ;  ;  

坚持整体性原则形成高校德育合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