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

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知识溢出是一种外部性,是指知识接受者将获得的知识与自有知识相融合开发出新的知识,却没有给予知识的提供者以补偿,因而提供者没有享受全部收益;或者给予的补偿小于知识创造的成本,接受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没有承担全部成本的现象,我们将这一外部性和产生这一外部性的过程统称作知识溢出,即知识溢出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罗默将知识溢出引入经济理论,使其成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但是,知识溢出的本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产生?是如何产生的?学术界研究尚不深入,认识也不一致。本文对知识溢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对于深化新增长理论和丰富知识经济学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合理有效地利用知识溢出效应也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自1960年Mac. Dougall提出知识溢出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有关知识溢出的国内外研究背景、状况与研究方法,提炼出知识溢出的本质特征、知识特征、主体特征和周期特征,辩析了知识溢出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基础和作用,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揭示出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认为知识溢出的动力机制指的是企业在吸收外部知识的过程中,各种相互联系的影响因素的联接方式,其中,企业是机制的载体,载体各影响因子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机制影响因子有认知距离、吸收能力、技术距离、空间距离和文化距离。功能分别为:认知距离是启动器、吸收能力是引擎、技术距离是拉动器、空间距离是助推器、文化距离是润滑剂。文章利用拓扑学理论分析了认知距离,利用区域GDP检验了吸收能力,利用技术差距模型分析了技术差距,利用国外的研发数据分析了空间距离,利用Hofstede理论分析了文化距离对知识溢出发生的影响。 本文类比热力学理论按照知识载体的差异从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分析了知识溢出的路径,认为通过机器设备、投资办厂等特定载体获取的溢出为传导路径;通过商品贸易以不特定载体获取的知识溢出为对流路径;不需要载体,通过研发和干中学的方式获取的知识为辐射路径。本文分析了通过三种路径如何获得知识溢出,借助SPSS软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科-道函数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或规范分析。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知识溢出的对策,即知识溢出环境优化对策、知识溢出机制完善对策和针对三种不同路径的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背景
  • 1.2.1 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突出了知识溢出的地位
  • 1.2.2 知识的经济价值日益凸现
  • 1.2.3 知识的替代效应使知识不断进化
  • 1.2.4 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解释变量
  • 1.3 有关知识溢出研究的文献综述
  • 1.3.1 有关溢出的研究
  • 1.3.2 国外对知识溢出的含义的研究
  • 1.3.3 国外对知识溢出类型与原因的研究
  • 1.3.4 国外对知识溢出的测度
  • 1.3.5 国外对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
  • 1.3.6 国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状况
  •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2 知识溢出的研究基础
  • 2.1 知识溢出的内涵
  • 2.1.1 知识溢出的界定
  • 2.1.2 知识溢出相关概念的区分
  • 2.1.3 知识溢出效应
  • 2.2 知识溢出的特征
  • 2.2.1 知识溢出的本质特征
  • 2.2.2 知识溢出的知识特征
  • 2.2.3 知识溢出的主体特征
  • 2.2.4 知识溢出的周期特征
  • 2.3 知识溢出的产生基础
  • 2.3.1 知识溢出产生的原因
  • 2.3.2 知识存量
  • 2.3.3 知识溢出与知识积累的关系
  • 2.4 知识溢出的地位和作用
  • 3 知识溢出的动力机制
  • 3.1 知识溢出的动力机制概述
  • 3.2 知识溢出的启动器:认知距离
  • 3.2.1 认知与认知距离
  • 3.2.2 认知距离与知识溢出
  • 3.2.3 模型分析
  • 3.2.4 结论
  • 3.3 知识溢出的引擎:吸收能力
  • 3.3.1 企业的吸收能力
  • 3.3.2 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
  • 3.3.3 吸收能力的实证
  • 3.3.4 检验结果
  • 3.4 知识溢出的拉动器:技术差距
  • 3.4.1 技术差距的内涵
  • 3.4.2 技术差距对知识溢出的影响
  • 3.4.3 技术差距影响知识溢出实证的分析
  • 3.4.4 结论
  • 3.5 知识溢出机制的助推器:空间距离
  • 3.5.1 空间距离影响知识溢出
  • 3.5.2 空间距离影响知识溢出的实证分析
  • 3.5.3 结论
  • 3.6 知识溢出的润滑剂:文化距离
  • 3.6.1 文化对知识溢出的影响
  • 3.6.2 文化距离变量的引入
  • 3.6.3 利用文化距离研究知识溢出的结论
  • 3.7 知识溢出的环境:政策和市场约束
  • 3.7.1 政府政策的约束
  • 3.7.2 市场竞争的约束
  • 4 知识溢出的路径分析
  • 4.1 知识溢出的传导路经
  • 4.1.1 通过引进技术设备获取知识溢出
  • 4.1.2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获取的知识溢出
  • 4.1.3 传导途径知识溢出的实证分析
  • 4.1.4 传导路径中知识溢出的规范分析
  • 4.2 知识溢出的对流路经
  • 4.2.1 对流路径中的知识溢出
  • 4.2.2 对流路径中知识溢出的规范分析
  • 4.2.3 对流路径中知识溢出的实证分析
  • 4.3 知识溢出的辐射路径
  • 4.3.1 通过干中学获取知识溢出
  • 4.3.2 通过干中学获取知识溢出的模型研究
  • 4.3.3 干中学的溢出效果分析
  • 4.3.4 通过研发获得知识溢出
  • 4.3.5 溢出条件下研发收益的规范分析
  • 5 面向知识溢出的对策选择
  • 5.1 知识溢出环境优化对策
  • 5.1.1 优化政府的宏观政策
  • 5.1.2 促进高等院校的桥梁作用
  • 5.1.3 完善我国国家知识创新体系
  • 5.2 知识溢出动力机制完善对策
  • 5.2.1 针对企业内部(inter firm)的知识溢出
  • 5.2.2 针对企业之间(intra firm)的知识溢出
  • 5.2.3 发挥空间距离对知识溢出的作用,构建企业集群
  • 5.3 知识溢出路径中的对策选择
  • 5.3.1 传导路径中的对策选择
  • 5.3.2 对流路径中的对策选择
  • 5.3.3 辐射路径中的对策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创新点摘要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比喻辞格中本体和喻体的认知距离[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2].认知距离造就小说的艺术审美——读《西游记》有感[J]. 中学语文 2017(27)
    • [3].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经济意识[J]. 新课程(教研) 2010(06)
    • [4].制度距离构成维度的厘定和量表开发[J]. 管理评论 2014(09)
    • [5].城市居民认知距离透视认知变形——以北京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02)
    • [6].认识情态在政治话语中的认知-功能研究[J]. 外语研究 2017(06)
    • [7].让课前预习为学生助跑[J]. 科普童话 2015(09)
    • [8].供应链企业间认知距离与社会距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 经济经纬 2019(03)
    • [9].新媒体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 2015(10)
    • [10].认知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J]. 求索 2012(11)
    • [11].师生间心理距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A5)
    • [12].比喻的距离[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10)
    • [13].技术联盟企业的认知距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03)
    • [14].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6)
    • [15].企业知识基础、认知距离对二元式创新绩效的影响[J]. 管理学报 2017(08)
    • [16].知识溢出的机理分析[J]. 科技与经济 2008(03)
    • [17].供应链网络特征对企业二元性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 物流技术 2013(15)
    • [18].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OFDI的进入模式选择——基于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J]. 经济与管理 2019(06)
    • [19].制度距离下中国跨国公司并购与绿地的选择——基于组织合法性的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 2013(12)
    • [20].文化认知理论观照下的民族差异与汉语教育[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1].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距离因素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J]. 物流技术 2020(05)
    • [22].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人本责任探究[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2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认知特征及教学对策[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08)
    • [24].距离产生的新奇美——论《围城》的比喻特色和机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12)
    • [25].独立句的召唤结构与语义激活[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6].所有格构造的参照点与认知距离[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  

    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