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3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张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9-0130-02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疾病三大死因。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PSD可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康复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的痛苦,并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预后的积极意义。方法3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心理护理组及时照组,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分别于入院初、入院后10天及出院前进行评定,将两组患者的3次评定值进行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n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易忧伤,患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哭泣、发怒或嬉笑不休、情绪外露、易激惹、冲动性增加,行为表现为惰性较强,意志力减退、兴趣减少、运动迟缓、缺乏自制力、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等[1]。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nursing)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2]。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PSD患者32例,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并进行Hamiltom抑郁量表(HAMD)评分测评。均符合PSD标准。年龄40—68岁,其中心理护理组16人,男性9例,女性7例;对照组16人,男性8例,女性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并进行Hamiltom抑郁量表(HAMD)评分测评。进行初期评估后对心理护理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2.1一般护理

2.1.1生活护理:专人护理,24小时陪伴,督促并协助患者料理好个人生活,及时给患者修剪指甲,以免患者自伤。注意室内环境的布置,安静、舒适、阳光充足、颜色调和的环境利于提高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每天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让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规律,合理地安排其进行一定量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避免其久坐、久卧[3]。

2.1.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要求护士服务态度亲切和蔼,语言轻柔,检查治疗认真仔细,操作动作轻柔熟练,以赢得患者的信任,为后续护理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2.1.3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不断用劝慰方法稳定患者情绪,帮助他们分析病情,找出心结,并给予恰当的开导,使其能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应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的心态和信心对康复和预后的积极作用,以及不良情绪和心态对康复和转归的危害,晓之以理,调动积极配合治疗。

2.1.4家庭和社会支持:PSD患者常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积极鼓励患者的亲属和朋友常来探视,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支持,使其充分享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精神上得到安慰[2]。

2.1.5健康教育:脑卒中发生后大多数患者有以下3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心理休克期、心理冲突期、退让或重新适应期。在第2阶段,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无助感。不少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理变化正是处于这一阶段[4]。因此,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首先要帮助完成由健康人向病人的角色转变,向患者介绍脑卒中基本知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并认真指导其制定具体保健及肢体功能康复计划。把康复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中,使患者能维持最佳的自理水平。为此,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接触,动态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需求、病情变化,针对患者的情况做好健康教育。如急性期患者多有自责、自卑、绝望感,加上新入院对环境不熟悉,是患者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的高发期。此类患者尤需特别关注,将其安置在易于观察的病室,尽可能专人护理,给予安慰、鼓励等,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关心,减少和消除陌生感、无助感及焦虑和敌对情绪,达到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住院的目的。

2.2特殊心理护理

2.2.1个体化心理护理:准确评估每个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不同的患者在入院后除疾病的痛苦外,还由于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例如老年脑卒中患者在人格特点、机体功能、损伤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分别给予心理疏导,了解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2.2.2支持性心理护理:此类护理方法在接受患者主观感受的基础上,采用倾诉、支持、指导培养信心、给予保证等手段进行心理护理。首先耐心倾听病人诉说的各种症状和烦恼,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生活背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同情安慰,动员和指导家人和朋友在各个方面关心,支持和帮助病人,调动其潜在的能力;通过指导让病人了解疾病常见的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消除误解,提高自信心;同时可保证病人的安全[5]。

2.2.3松弛紧张心理,引导患者放松:可使患者取平卧位,微闭双眼,两臂轻放身体两侧,先让患者领会紧张与放松的主观感觉,如握紧拳头-松开,咬紧牙关-松开,然后深呼吸,并想象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放松,依次为面部、颈部、肩、背、上肢、胸、腹、下肢,让他们听一些节奏明快、舒缓和谐的音乐,以稳定情绪,缓解负性心理。

2.2.4焦点式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积极作用。包括①开放式:详细向病人介绍病情,耐心回答提问,并积极向病人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议。②启发诱导式:启发、诱导病人提出的问题针对性鼓励诱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解决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③讨论式:就护患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直到病人满意为止。④协同式:与病人家属一起尽量满足病人的爱好,如唱歌、听音乐、下棋等。

2.2.5中医心理护理:中医学十分重视心理治疗与调适,并创立了以情胜情、劝说开导、静志及艺术治疗等方法治疗心理疾病。在中医学的方法上加以提炼和整理出的中医心理护理方案,着重于情绪的疏导和调节,利用音乐、暗示疗法缓解病人紧张、抑郁的状态,肝经穴位的按摩,可以起到疏肝解郁,调经理气的作用,在按摩的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原因进行诱导。这些方法与现代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对改善病人的心理抑郁状态,如心情沮丧、内疚自卑、哭泣,甚至自杀念头等,树立治疗的信心,具有明显作用[6]。

3结果

对两组病人进行Hamiltom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有积极作用。

4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欲望下降、睡眠障碍、厌世、没有自信、不配合治疗等,通过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及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有效治疗和康复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其抑郁状态,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主动性,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患者治疗质量。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促进心理护理体系及其临床路径的建立及完善。

参考文献

[1]赵红,王春毅,赵文莉.初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中国针灸,2007.

[2]张玉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

[3]孙桂娟.浅谈抑郁症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

标签:;  ;  ;  

3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