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用学角度来分析英汉饮食仿词的生成过程。仿词是故意模仿某一既有词汇来表达另外意思的新词。由于其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特点,仿词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并成为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新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仿词经常在上下文中与原型词相对照而出现,因此能深刻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还可以使语言新鲜活泼,造就幽默犀利的艺术效果。纵观目前国内外对仿词现象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些学者注重其所带来的修辞效果;有些学者强调其构词规则并将其视为重要的构词方式;有些学者重视其词语构造及语义之间的内部关系;另外还有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然而,很少有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对其生成机制进行探讨。因此,本文是从认知语用角度出发,致力于阐释饮食仿词的动态生成过程。从说话者使用仿词的动机到源语的选择,最后到仿词的生成无不包含着说话者的认知活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以徐盛桓的自主-依存分析理论作为基础对英汉饮食仿词语料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其独特的生成过程。该理论认为,话语的生成首先来源于说话人头脑里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在交际意向性的制约下,通过相邻/相似关系,将一项内容推衍成为话语。(徐盛桓,2007:37)此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话语的生成过程。作者正是基于此理论,试图建立一个饮食仿词的自主-依存框架来解释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进而回答两个问题:1)饮食仿词和源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饮食仿词是如何生成的?研究发现,源词作为隐形成分已经存在于人们头脑中,表现为自主成分;仿词作为显性成分运用在交际中,表现为依存成分。源词以交际的意向性为导向,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主要的认定手段,推衍出仿词,推衍的机制是拈连。依存成分的存在和运作是以自主成分的意向性为其导向的,依存成分的运用要体现自主成分的意向性;并且在特定的时候依存成分是可以反溯出自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饮食仿词的生成过程可以用自主依存框架可以加以解释,为饮食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本论文的研究还有些不足之处,我们只是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的解释,且本论文仅仅对某些饮食仿词进行了探讨,得出的机制是否适用于其他的饮食仿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仿词翻译的语用学解读——以《围城》为例[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运用仿词 出人意料[J]. 作文通讯 2016(23)
- [3].修辞格仿词举隅[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02)
- [4].浅述现代汉语新词语中的仿词造词法[J]. 青年文学家 2009(09)
- [5].自主—依存视角下的英汉饮食仿词研究[J]. 河南农业 2013(18)
- [6].英汉仿词的重新分类及其认知语义分析——以饮食新词为例[J]. 外语教学 2009(06)
- [7].仿词牌短歌(组诗)[J]. 山东文学 2012(09)
- [8].仿词造词法及其在新时期得以广泛运用的原因[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 [9].寻段觅句写佳作,仿词写话显文采[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8)
- [10].英汉仿词比较研究[J].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04)
- [11].基于转喻框架的隐性语义仿词研究[J]. 现代语文 2019(08)
- [12].英汉谐音仿词及其修辞特色[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13].接受美学视域下汉语仿词英译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1)
- [14].从图形-背景理论看仿词翻译——以《红楼梦》为例[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 [15].仿此模彼 纵情恣意——浅析联想是仿词生成和接受的心理基础[J]. 才智 2008(14)
- [16].仿词修辞格浅说[J]. 当代小说(下) 2010(09)
- [17].由赵本山的《月子》话“仿词”[J]. 今日中学生 2009(Z2)
- [18].试论汉英仿词的思维特征[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10)
- [19].《红楼梦》四个英文译本中仿词的翻译[J]. 译林(学术版) 2011(01)
- [20].目的论对《红楼梦》对话中仿词翻译的启示[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9)
- [21].广告语使用现状与对策[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05)
- [22].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仿词翻译模式[J]. 青年文学家 2009(19)
- [23].仿词“仿”出语言的幽默风趣[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3(03)
- [24].文化翻译学视阈下的仿词翻译——以《红楼梦》为例[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5].构式“哪里是A,简直是B”的主观性分析[J]. 语言科学 2014(04)
- [26].英汉仿词、仿调的比较与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1)
- [27].仿词——英汉语言特殊的创新方式[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8].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素仿词造词法探微[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9].网络语言中英汉结构谐音仿词[J]. 昭通学院学报 2018(01)
- [30].浅议广告语言的辞格创新[J]. 新闻传播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