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山前冲断带是世界含油气盆地主要勘探领域,也是近10年来的勘探热点。然而,在该类地区往往是恶劣的地表地形条件和复杂的地下地质构造同体并存,开展地震勘探工作,必将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米泉、阿什里区块为主要攻关靶区,针对勘探技术难点,抓住制约勘探的关键技术,通过方法理论研究和野外地震攻关的实施,地震资料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1、在分析传统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及复杂山前地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2、采用采用多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相结合的复杂山前精细表层调查结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针对复杂山地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采用综合表层结构模型约束下的层析静校正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4、利用高精度遥感信息定量优选物理点,提出了根据激发岩性与激发层速度的匹配关系科学选择激发速度层、根据不同地表岩性分区选择不同的检波器组合方式的精细激发接收技术。5、基于CRS—OIS技术的提高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与叠加成像、基于偏移与反偏移的成像策略与偏移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叠前道集的信噪比,提高了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的成像质量,有效改善了倾斜反射层、深层及逆掩逆掩断层下的构造成像。通过山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攻关,在方法技术上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数据采集方面实现了由“井深、药量、检波器组合”向“分区分带分段选择采集方式和逐线逐段逐点选择激发条件、基于模型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精细的表层结构模型调查与复杂山地静校正技术的应用”等技术的转变;二是数据处理方面实现了由“简单去噪、CMP叠加、叠后偏移等技术”向“叠前、叠后联合多域去噪、CRS叠加、叠前时间(深度)偏移等技术”的转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概述1.1 研究意义与现状1.1.1 研究意义1.1.2 研究现状1.2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1 主要研究内容1.2.2 技术路线1.3 论文章节安排与主要创新点1.3.1 论文章节安排1.3.2 创新点及主要贡献第二章 基于模型、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2.1 常规观测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设计思路2.2 基于地震波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2.2.1 探测照明阴影区及炮点加密范围确定方法2.2.2 面向勘探目标的最优炮点激发范围的确定2.2.3 面向勘探目标的排列方式及排列长度的确定2.3 小结第三章 复杂山地精细表层调查方法与静校正技术3.1 表层结构调查与综合建模3.1.1 山前带的地表结构特点及其表层调查难点3.1.2 表层调查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分析3.1.3 表层调查调查流程与综合建模3.2 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复杂山地的应用3.2.1 复杂山地静校正技术的难点3.2.2 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应用3.3 小结第四章 复杂山地的精细激发和接收技术4.1 基于高精度卫片优选物理点4.2 激发参数的优选4.2.1 激发围岩速度与弹性波能量的关系分析4.2.2 激发药量分析4.2.3 激发井深与激发层速度匹配关系分析4.3 复杂山地检波器组合接收技术4.3.1 复杂山地干扰波特点与类型4.3.2 基于地表岩性分区的检波器组合方式4.4 小结第五章 提高信噪比地震数据处理5.1 基于共反射面技术的提高信噪比处理与叠加成像5.1.1 共反射面(CRS)的基本思路5.1.2 CRS-OIS提高信噪比处理技术思路与处理流程5.1.3 CRS叠加及CRS-OIS技术在准南山地资料中的应用5.2 基于偏移/反偏移的提高信噪比处理与偏移成像5.2.1 共偏移距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算法5.2.2 共偏移距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反偏移地震数据映射策略5.2.3 速度模型的建立与偏移成像5.3 小结第六章 大龙口地区应用实例6.1 勘探技术难点与针对性措施6.1.1 地震地质条件6.1.2 勘探技术难点6.1.3 针对性措施6.2 勘探效果分析6.2.2 攻关效果分析6.2.3 综合解释与评价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复杂山地论文; 地震波照明论文; 观测系统优化论文; 表层结构调查论文; 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