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特性

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特性

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应用行为学、事件相关电位手段及脑电地形图的技术,探讨面孔领域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面孔内隐下的正性表情和负性表情的关系以及面孔角度的时空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面孔内隐的脑加工机制及面孔内隐与外显的区别采用在快速呈现刺激并转移被试注意力的条件下让被试加工分心物来控制对面孔的加工水平,并采用新旧判断,分析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外显记忆),以及未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内隐记忆)的差异。实验分为高负荷和低负荷两个层次,从而探讨了不同负荷条件对内隐加工的影响。本文还对个体差异现象、“N400效应”、“P600效应”、交叉翻转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脑电地形图从结构上探索面孔内隐及外显两个系统的分离特征。结果显示外显记忆从刺激后400ms开始,主要表现在前部脑区,而内隐记忆主要表现在刺激后300ms-500ms的中央区和顶区,N400效应与LPC效应代表不同加工过程。在单一的再认过程中,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脑机制产生了分离,ERPs时空特性不同。2.研究了内隐条件下中性面孔和表情面孔的区别与联系及正性表情和负性表情的区别与联系面孔内隐表情识别的ERP研究采用“学习-测试”面孔经典实验范式。学习阶段呈现“面孔汉字图片”让被试记忆图片中的汉字、面孔及汉字与面孔的搭配;再认阶段采用新旧判断,分析再认出旧汉字、旧面孔及旧面孔汉字图片的ERP波形。本文对加工速度,加工区域,半球效应,特异性成分等目前存在争议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和VPP以及其后的P200,N270和LPC成分都可以在带表情面孔的ERP波形中找到。在450ms-850ms之间,愉快表情所引发的晚期成分和愤怒表情所引发的晚期成分有明显的差别。负性情绪加工存在半球差异。3.对面孔侧脸角度加工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面孔角度的ERP实验对比了面孔侧脸和面孔倒置的ERP波形,结果显示N170波幅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潜伏期的延迟情况在不同脑区情况不同,对侧脸面孔的加工过程与倒置面孔的加工过程有区别。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参数的选取与数据分析
  • §2-1 关于ERP
  • 2-1-1 ERP 的概念
  • 2-1-2 ERP 的分类
  • 2-1-3 ERP 的成份
  • §2-2 仪器简介
  • 2-2-1 电极帽及附件
  • 2-2-2 放大器
  • 2-2-3 STIM 刺激系统
  • 2-2-4 SCAN4 软件包
  • §2-3 实验模式
  • §2-4 ERP 数据处理
  • 2-4-1 波形平均与叠加步骤
  • 2-4-2 总平均
  • 2-4-3 相减技术的运用
  • §2-5 ERP 波形识别与测量
  • 2-5-1 时间窗口的划分
  • 2-5-2 脑电特征基本要素
  • §2-6 脑地形图
  • §2-7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面孔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被试者情况
  • 3-2-2 刺激材料
  • 3-2-3 实验设计
  • 3-2-4 ERPs 的记录
  • 3-2-5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行为数据结果
  • 3-3-2 ERP 的基本特征
  • 3-3-3 低负荷条件下内隐和外显记忆的 ERPs
  • 3-3-4 高负荷条件下内隐和外显记忆的 ERPs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孔内隐表情识别的 ERP 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被试者情况
  • 4-2-2 刺激材料
  • 4-2-3 实验设计
  • 4-2-4 ERPs 的记录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行为数据结果与分析
  • 4-3-2 ERP 的基本特征
  • 4-3-3 学习阶段正性和负性面孔表情的ERPs 及差别
  • 4-3-4 测试阶段正性和负性面孔表情的ERPs 及差别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孔角度的 ERP 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被试者情况
  • 5-2-2 刺激材料
  • 5-2-3 实验程序
  • 5-2-4 ERPs 的记录
  • 5-2-5 数据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数据结果与分析
  • 5-3-2 ERP 的波形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全文主要工作
  •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面孔识别本族效应的研究概述[J]. 校园心理 2016(05)
    • [2].工读男生攻击性与情绪面孔识别的关系研究[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07)
    • [3].自我面孔识别研究的新进展[J]. 应用心理学 2015(02)
    • [4].影响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因素探析[J]. 考试周刊 2017(06)
    • [5].自我面孔识别与注意关系的评述[J]. 时代教育 2016(05)
    • [6].述情障碍大学生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22)
    • [7].中国大学生在东南亚面孔识别中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04)
    • [8].从进化论视角看自我面孔识别加工[J]. 心理科学 2014(06)
    • [9].神奇的面孔识别[J]. 大众心理学 2018(06)
    • [10].自我面孔识别的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9)
    • [11].动态面孔识别研究在面孔识别软件中的商业应用[J]. 现代商业 2010(33)
    • [12].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进展[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3].自闭症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的理论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11)
    • [14].大学生情绪对异族效应的影响研究——以东南亚面孔识别为例[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15].情绪面孔识别中的本族偏向效应[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9)
    • [16].加工容量对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影响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7].个体对不同情绪变化的本族和异族面孔识别[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 [18].情绪面孔识别的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 2013(03)
    • [19].老年人面孔识别衰退的理论探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09)
    • [20].女性陌生面孔识别优势的眼动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02)
    • [21].面孔识别的特征、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08)
    • [22].精神分裂症自知力和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的关系[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23].基于云的哨兵面孔识别系统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17)
    • [24].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自我接纳、自我效能及自尊的相关性[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06)
    • [25].愉快面孔识别优势及其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2)
    • [26].以阴性与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速度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2)
    • [27].面孔识别的特异性及加工模型[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8].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族际友谊与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5)
    • [29].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自我面孔识别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21)
    • [30].异族面孔识别的电位效应[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