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科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儿科5170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患儿中15例按照三维持、三对症原则治疗;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评定。结果GM1治疗组显效率61.9%,总有效率90.5%,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上加用GM1,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致残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50-02
Theclinicalobservationofgangliosidetreatmentof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OuYangke,Departmentofpediatrics,HeyuanCity,GuangdongProvince,People`sHospital,china,5170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ganglioside(GM1)intreatmentof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Methods:15casesin36patientswithmoderatetosevereHIEweretreatedundertheprinciplesofthethreemaintainingandthreesymptomatictreatment;21casesweretreatedwithGM1onthebasisofroutinetreatment.After2courses,fheefficacywasevaluated.Results:GoodefficiencyrateinGM1treatmentgroupwas61.9%with90.5%totalefficiency,comparedwiththeconventionaltreatment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singGM1onthebasisofconventionaltreatmentofHIE,recoveryOfnervefunctionwasrapid,morbiditywaslow,therewasnoadversereactions,andwoflhyofclinicaluse.
【Keywords】neonatal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Cangliosidetreatmenteffec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导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能引起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死亡,是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的新生儿疾病[1]。神经节苷脂(GM1)是一种含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对预防神经系统损伤有明显的作用[2]。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GM1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对21例采用GM1治疗的中重度HIE,以及仅接受常规治疗的15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7~2012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HIE38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宫内感染、败血症、颅内出血、早产或伴随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的病例。38例HIE诊断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3]。缺氧、窒息症状明显,意识有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异常,Apgar评分5min后<6分;头颅CT扫描发现HIE病变。15例接受常规治疗者,为常规治疗组,其中男9例(60.0%),女(40.0%);另外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注射剂(GM1)治疗,为治疗组,其中男12例(57.1%),女(43.9%)。两组其他资料详见表1。在性别、年龄、NBNA评分、出生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两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nHIE程度日龄NBNA
评分孕周(周)体重(kg)
中度重度<24h<72h
治疗组2114(61.9)7(33.3)6(28.3)15(71.4)15.2±2.938.7±0.83.3±0.8
对照组1510(66.6)5(33.3)4(26.7)11(73.3)15.3±2.839.4±0.73.2±0.8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观察患儿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惊厥等,立即行血气分析、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给予三支持疗法和三对症的疗法,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血糖、心率和血压在正常高值,纠正酸中毒;对症处理包括积极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M1治疗,20mg/d,稀释于10%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10~14d为一疗程,治疗28天后复查头颅CT。
1.3疗效判断所有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评价疗效。显效:意识清醒,肌张力恢复正常,吃奶正常、无呕吐,复查CT缺血性改变消失;有效:意识或肌张力恢复,其他指标的所好转;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仍有明显的症状,包括放弃治疗或死亡者。
NBNA评分[4]:以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标准对两组患儿分别于生后8~10d、25~30d测定2次,根据NBNA评分评价患儿对治疗的反应。
1.4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GM1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结果详见表2。两组患儿出院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半年,GM1治疗组发生智力低下1例(4.8%),常规治疗组发生后遗症3例(20.0%),癫痫、脑瘫和智力低各1例(6.7%)。两组病例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8~10d25~30d不良反应
治疗组13(61.9)6(28.3)2(9.5)90.5%36.7±2.438.2±2.70
对照组5(33.3)6(40.0)4(26.7)73.3%31.0±3.532.5±3.10
P<0.01<0.05<0.01<0.01<0.01<0.01﹥0.05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窒息导致的脑损伤,能导致癫痫、脑瘫等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永久性智障,不能及时治疗者,死亡率比较高。HIE的发生可能与胎盘导致的胎儿宫内慢性缺氧、脐带异常的急性缺氧以及分娩过程中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等因素有关。围产儿缺氧缺血会导致细胞膜钠运转率降低、钠潴留于组织内引起低钠,而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氧条件下的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丙酮酸,使机体酸碱平衡失调,导致酸中毒、脑组织坏死等[1]。
神经节苷脂是一种含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神经系统中的分布比较丰富,是组成神经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对神经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2]。近年来,神经节苷脂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临床的应用也比较多。单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GM1)是神经节系列神经节苷脂中的一种,由于其较为肯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大量关于GM1的研究的文献表明[5-7],外源性给予GM1的主要作用可能是这样的:①GM1是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具有受体依赖性拮抗作用。GM1可明显抑制HIE后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并能提高谷氨酸转运受体Ⅲ的表达,保护谷氨酸神经元,使谷氨酸释放减少、回收利用增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②保护膜钙泵,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防止细胞内钙积聚,HIE发生时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Ca2﹢丢失,恢复正常灌注时,Ca2﹢大量内流,导致Ca2﹢积聚、细胞信息传递受阻,电解质平衡和能量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水肿。GM1能减少Ca2﹢内流而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同时参与突触传递,提高缺血组织对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加速损伤的神经组织再修复,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④GM1可加强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作用,通过参与细胞内外信息的传递,并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减少病灶周围细胞的死亡,与神经营养因子作用类似,甚至还可以加强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本研究资料表明,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上加用GM1,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致残率低,而治疗HIE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在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2.
[2]冯小月,赵丽萍.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34):53.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科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学杂志,2005,45(8):584
[4]邓辉,唐从海.NBNA评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应用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8,6(18):56.
[5]牛建国,何仲义.神经节苷脂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27(2):155~159.
[6]胡志兵,陆雪芬,郑德枢.神经节苷脂GM1对缺血缺氧后谷氨酸及其转运体神经元的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1):83.
[7]BachisA,RabinSJ,etal.CangliosidespreventexcitetoxitythroughactivationofTrkBreceptor[J].NeurotoxRes,2002,4(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