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政治文化的嬗变同国家与社会关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高度同质到适度分离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度同质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使政治文化呈现出了权力本位、依附与服从、平均主义、政治参与意识缺乏等特点。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仍然处于一种失衡状态:社会自主性未能完全发挥;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说缺乏权威性。与此相应,中国政治文化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权力本位观念有所淡化、个体独立自主意识与平等公平意识有所提高、参与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此时中国的政治文化还属于传统臣民政治文化。中国不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造就了传统臣民政治文化的深层积淀,它将长久地给中国社会和政治运行带来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地去反思。21世纪初,构建新型的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使权责意识、开放意识和忠诚观念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促进理性的政治参与、自主自治和理性自律的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并使其走向成熟,这是社会转型对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提出的新的价值指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 人文杂志 2019(03)
- [2].十月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3].实现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平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10)
-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中国政治文化软实力[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5].科举应试指南[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11)
- [6].中国政治文化历史沿革与发展述评[J]. 商 2013(24)
- [7].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的挑战[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09)
- [8].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总体态势及科学化取向——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的文献统计分析(1986―2015年)[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 [9].经济全球化下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J]. 吉林教育 2009(10)
- [10].关于白鲁恂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评价与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 2011(02)
- [11].浅论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意义[J]. 黑河学刊 2009(09)
- [12].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J]. 红河学院学报 2008(01)
- [13].当前中国政治文化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4].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及其转型[J]. 河北企业 2015(05)
- [15].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的目标定位[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16].论网络时代的中国政治文化变迁[J]. 商业时代 2012(12)
- [17].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J]. 天中学刊 2011(01)
- [18].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构建——兼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文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9].论越南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吸收和借鉴[J]. 文化软实力 2018(02)
- [20].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发展[J]. 太平洋学报 2011(12)
- [21].白鲁恂:西方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先驱[J]. 对外传播 2009(11)
- [22].“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以人为本思想的中国政治文化谱系[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 [23].智慧与桎梏——《中国政治文化教程》读书笔记[J]. 赤子(中旬) 2013(10)
- [24].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之基本路径论析[J]. 中州学刊 2011(05)
- [25].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主题及其特点[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6].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27].中国政治文化和谐的现状、问题及成因[J]. 兰州学刊 2009(01)
- [28].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执政策略[J]. 人民论坛 2008(13)
-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中国政治文化发展[J]. 沈阳大学学报 2010(04)
- [30].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念[J]. 理论界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