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辣椒(Capsicum annuum L.)起源于西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数栽培种形成了喜温而不耐热的特性,高温下常发生坐果率和品质下降、产量锐减等现象。目前,有关辣椒耐热性的研究日趋增多,并且已培育出一些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热型辣椒。但总体来说辣椒耐热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其遗传机制不完全清楚,对耐热性材料的亲本选择和选配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良耐热辣椒品种的选育进程。本试验选择了6份耐热性不同的辣椒亲本,采用Grif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连同亲本、F1代自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 B2)作为试验材料,检验和筛选最佳辣椒耐热性鉴定指标,对辣椒耐热性在F2代分离情况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辣椒耐热性遗传模型,估算遗传力,分析所选亲本及其组合的配合力,为今后辣椒耐热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对高温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期种子活力、苗期叶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积累量、叶片细胞质膜热稳定性和热害指数做出鉴定和分析,各鉴定指标和耐热性相关性较好,都可以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参考指标。最终选定细胞质膜热稳定性为辣椒耐热性遗传分析的鉴定指标。(2)对辣椒耐热性F2代分离群体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辣椒F2代分离群体中耐热性是呈现连续性变化并且符合正态分布。辣椒耐热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3)对辣椒耐热性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且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因此,在提高辣椒耐热性时更应多注意其加性效应。故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在早期世代就根据单株的表现型进行选择,可望在耐热性的选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4)辣椒耐热性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别为47.72%、48.1%和60.15%、59.04%。不过基因非加性效应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说明辣椒耐热性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可能耐热性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其它环境因素影响,所以在育种过程中,应在一致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会有更好的效果。(5)在辣椒耐热性配合力分析上,所有亲本组合间的一般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特殊配合力方差低于一般配合力方差,说明耐热性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进一步估算辣椒耐热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析亲本的遗传配合能力。结果表明,江淮二号的配合力最高,绿冠次之,都是很好的耐热亲本。建议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配组,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逐步累加耐热基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显性效应。将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应用于辣椒耐热品种的选育与培育,有望选育出综合性状良好的耐热新品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产量和品质一般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的估算[J]. 草业学报 2016(03)
- [2].循环育种要以一般配合力为核心[J]. 种子科技 2014(10)
- [3].10个粳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表现[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09)
- [4].紫花苜蓿产草量一般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参数估算[J]. 草地学报 2011(04)
- [5].新选9份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11)
- [6].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S1)
- [7].7个辣椒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J]. 园艺与种苗 2012(02)
- [8].6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研究[J]. 农学学报 2013(12)
- [9].法国玉米自交系引用潜力评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02)
- [10].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5)
- [11].高粱异胞质不育系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08(05)
- [12].玉米自交铁0941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4)
- [13].辣椒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辣椒杂志 2013(03)
- [14].杂交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4)
- [15].20份糯玉米杂交组合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吉林农业 2016(03)
- [16].苦瓜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08(03)
- [17].几个高粱新选育亲本配合力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4)
- [18].亲本配合力与杂交组合后代的产量关系[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01)
- [19].甜高粱亲本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 [20].高粱酿造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3)
- [21].几个粳稻亲本农艺性状配合力的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12)
- [22].Mo17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潜力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5)
- [23].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 中国种业 2018(11)
- [24].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 农学学报 2016(05)
- [25].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进行配合力遗传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26].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杂粮作物 2008(06)
- [27].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5)
- [28].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聚类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9)
- [29].粒用高粱新选亲本配合力分析[J]. 作物杂志 2014(06)
- [30].杂交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的配合力[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